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7/6 20:50:40
选择字号:
颜宁再主持!4大疫情常态化问题,答案看这里

 

整理 | 李晨阳

新冠肺炎的后遗症严重吗?

新冠疫苗有用吗?

RNA病毒易突变,疫苗可能没有用?

秋冬季会不会有第二波疫情?

面对新冠疫情常态化的残酷现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忧虑和困惑。

7月3日,未来论坛《理解未来》科学讲座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牛俊奇,共同解析疫情常态下的理性应对。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再次担纲主持。

颜宁:

先和大家汇报一下我身边的疫情发展。普林斯顿大学3月23日全校关闭,到6月18日我们终于迎来了返校。但本科生秋季能不能返校上学还不一定。

凡是需要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包括博士生、博士后、教授们、技术员们可以返校了,但是行政人员等,凡是能够在家工作的还是要在家。

我们实验室的常驻人口就是9个人,大家自己要求分了三班倒,现在我们8小时一班,所以150平米左右的实验室任何时候只有3个人,已经运行一周了,大家慢慢习惯了。这就是我们实验室的新常态。

新冠肺炎的后遗症严重吗?

张文宏:

这么短的时间内还很难评估它的后遗症。我自己比较了一下,一些新冠病人的后遗症和SARS比起来非常轻。

我有个病人重症插管ECMO的,出院两三个礼拜,居然就送个锦旗,跑到我的病房里来了。我从这一点来看,它可能跟当时的SARS来讲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也有很多人说,出院后跑步跑不动了,说句实话,你就是健康的人,在床上躺两个月什么也不做,出来以后体能也会下降。何况刚刚生过一场重病。

牛俊奇:

我在SARS流行期间很不幸染上了重症的SARS,刚出院的时候呼吸很困难,CT上明显看到肺的纤维化,过了半年左右基本就没有症状了,一年以后基本完全恢复。

我个人看法,这个病毒感染,要看这个病毒感染能不能变成慢性化,这个慢性化的前提就是病毒要持续感染。目前情况看,新冠病毒基本上是急性感染的过程。

如果病毒被清除了,机体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所以将来肺病变成慢性化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我对后遗症和慢性化不太担心。

新冠疫苗有用吗?

抗体“续航”时间短,疫苗可能没有用?

最新研究显示: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抗体会在康复两三个月后下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有人据此认为疫苗可能无法提供长期保护。

张文宏:

抗体水平下降是不是就代表免疫力下降呢?这是不一定的。

如果我们长期脱离和病原体的接触,抗体水平一定是要下降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免疫记忆细胞二次接触病毒以后会不会迅速启动我们的抗体反应。很多人打了乙肝疫苗以后,抗体水平也是下降的,但是从来没有叫你不断地重复打疫苗。

感染过的人是否会再次被感染,这才是问题关键。现在为止只要没有出现这样的病人,我不认为抗体是没有保护力的。

所以我现在寄希望于美国医生能够持续观察,美国出现再感染的机率太多了,每天在马路上碰到的都有可能会再感染,但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病例被记载?这就证明抗体仍然具有保护性,这比什么都关键。

RNA病毒易突变,疫苗可能没有用?

很多人担心,新冠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更容易突变,可能导致已经研发出来的疫苗无效。

牛俊奇:

目前为止,全球注册的疫苗研究大概133个,主要是在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这些国家。这些疫苗经过前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真正进入人体的只有11个,其中有6个是中国的,有2个是中美合作研究的。

疫苗种类很多,其中灭活疫苗是把整个病毒作为抗原,所以它产生的是一种多克隆的抗体,这样有可能会避免突变带来的疫苗无效。

张文宏:

RNA病毒又能分成正链的、负链的。流感是负链RNA病毒,变异比较多。但是正链RNA病毒里面还有甲肝、戊肝、风疹、乙脑等。对所有这些病毒,我们的灭活疫苗事实上都是成功的。

灭活疫苗里最大的是ADE问题,所以具体还要等三期临床研究出来。

(ADE效应:即抗体依赖增强效应。某些病毒一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不仅不能中和病毒,反而让二次感染的症状更加严重。ADE效应会导致部分疫苗无效甚至有害)

秋冬季会不会有第二波疫情?

张文宏:

所谓秋冬季出现第二波,是现在这一波降要下来才有第二波。

西欧控制的不错,东亚也控制的不错,我们可能会面临第二波的挑战,原因是所有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没有达到群体免疫,它的流行没有被完全终止,在冬天来讲病毒复制程度要增加,室内的活动要增加,两个情况加在一起,第二波反弹的风险就会比较大。

所以今年秋冬季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是有的,但对印度、美国、巴西、俄罗斯来讲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他们的高峰都没有非常明确的看到,还在第一波当中。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