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4 15:01:19
选择字号:
李学林委员:用苦干实干诠释脱贫攻坚精神

 

微信图片_20200524123310.jpg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为确保精准扶贫效果,应发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优势,压实责任,创新模式,积极探索精准脱贫新模式、新方法,广大科技人员用苦干、实干诠释脱贫攻坚精神和责任担当。”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云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2年底,云南省有804万贫困人口,88个贫困县,是居全国贫困县数量第一位、贫困人口数量第二位的边疆省份,移民扶贫人口达150万,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滇东南石漠化片区的27个深度贫困县,更是云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是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长期植根于云岭大地从事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李学林介绍,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省农科院广大科技人员始终坚持脱贫是首责、发展是首要、精准是关键、创新是根本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长期根植云南形成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积极开展科技扶贫专项活动。

2019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共派出420队、共1150人次,先后到88个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在深度贫困地区实施283个项目科技扶贫项目,科技示范面积3328万亩,新增产值166亿元,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贫困农民11.3万人次。目前,云南全省上下正在进行攻坚战的冲刺阶段,6月底将完成最后9个贫困县的摘帽,实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李学林认为,科技扶贫仍然需要精准施策、精准帮,需要技物配套,充分发挥人才、良种、技术等优势与要素的科学组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需要落实领导机制及技术对接帮扶机制,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增强“造血”功能。“要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的价值与工作导向,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解决老百姓现实生产生活的科技需求,解决基层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科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给老百姓带来正真实惠。”

同时,李学林指出,科技人员下沉、科技下乡、脱贫攻坚、服务“三农”,解决的不当是单纯技术问题,广大科技人员还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正是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和技术服务,他们真切了解基层群众对技术、对知识的需求。根据现实需要,组织编写全院专家《云南农村科技扶贫手册》,组织院内外180余名专家编写《“互联网+”云南人口较少和直过民族农业科技扶贫丛书》,全套书13本,达500余万字,将农村最急需的最新的种养技术、产品经营、农村政策等全面系统解答。

“工作中我们切身体会到科技扶贫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强化组织引导,在沉入一线扶贫中,更好的把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集聚起来,融入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支撑与提升当地形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效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根本的是提高了贫困农户发展的技能和信心,激发了老百姓的主体责任和作用,帮助他们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李学林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