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3 18:45:41
选择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
要关注并科学应对我国西北地区暖湿化问题

 

深处我国大陆腹地的西北地区,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去年以来,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会造成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带来重大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建议,必须科学规划,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研究表明,西北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1961年至2018年,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30℃/10年,而全球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2℃/10年,全国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23℃/10年;西北地区降雨总体呈增加趋势,新疆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9.6毫米/10年,青海、甘肃中西部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5.4毫米/10年。

但宇如聪认为,由于西北地区基础降水量偏少(常年平均260毫米/年),降水量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而位于其东部的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年降水量还在减少,所以水资源短缺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宇如聪告诉《中国科学报》。

宇如聪强调,目前,对于西北地区“暖湿化”现象及其成因、趋势和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并在“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中充分考虑暖湿化影响。

对此,宇如聪建议,要加强气候和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动态变化监测与分析,为开展精细化分析、分类研究和差异化应对打好基础。此外,还应加强西北地区暖湿化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评估,强化风险管理研究,为趋利避害与科学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西北地区光热充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水果、畜牧等生产基地。宇如聪认为,应加强气候资源调查、评估和作物气候适应性研究,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畜牧业,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同时,也要加强西北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开展植物气候适应性研究和区划,因势利导,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沙漠化治理等工作,助推生态环境改善。”他说。

针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的有利条件,宇如聪建议,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统筹规划,建立协调机构,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考虑到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格局并未改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源产业用水效率,推动能源与水协同发展。

宇如聪呼吁,加强自然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强化灾害防御应对工作,完善西北地区高风险区、高脆弱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