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1 19:40:39
选择字号:
刘艳代表: 强基层,双提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根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要全面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认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应在区域联动、全科医生培养以及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继续推进。

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度,上海市门急诊人次达 2.66亿,其中三级医院占比32.21%,二级及其他医院占比36.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31.56%。三、二、一级医院门急诊量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表明上海推进分级诊疗效果初显,医疗资源配置更为均衡,市民就医重心进一步下沉。

但是,刘艳认为,强基层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上下联动的形式多样,需要建立有效的分类指导和分工协作机制,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提升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

基层首诊靠的是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承担着居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工作。刘艳特别指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基层全科医生在抗疫一线中承担了发热筛查、隔离观察、道口值守、居民心理安抚等工作,充分发挥“哨兵”作用,为扎牢基层防控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人群的覆盖、签约后服务的内涵等方面,与广大居民的需求仍然存在距离。

信息化建设是分级诊疗过程中实现医疗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由于在相关医疗行业规范中,对医疗数据的标准和规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权威的解释。刘艳认为,这是数据本身的问题,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多头供给的情况,技术层面上也限制了数据的流通性。“还有法律法规方面,对于医疗数据安全性、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法规操作依据。”她说。

因此,刘艳建议,根据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服务的“便捷化、均等化、同质化”为核心,强化不同层级医院功能定位,明晰职责,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如以专科联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融通区域内就医资源和医疗信息。

与此同时,要加强全科医学院校教育,提高生源质量和招生规模,加速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完善全科医生规培制度。在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健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全科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的培养。

刘艳强调:“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关键。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绩效薪酬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能充分激发全科医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可持续发展。”

此外,合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区块链技术可有效解决目前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安全认证缺陷,降低数据泄露的危险性。还可以实现近乎实时地数据共享,在数据整合方面也更便捷。”刘艳说,“通过区块链技术,探索建立医疗信息保存和共享使用的新模式,既方便患者跨医院就诊,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可有效解决数据和设备追溯信息防伪的问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