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13 17:03:05
选择字号:
不透气 不合身 不易穿脱
防护服难题有解吗

 

疫情持续的这段时间,一线医护人员被防护服浸湿的头发、衣裤,被口罩压破的脸颊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少医护人员表示,“每天最放松、舒服的时候,便是脱掉防护服的时刻。”

是否有办法解决他们的困扰?防护效果和舒适性能不能兼得呢?

东华大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华平认为,一次性防护服因穿着时间短、利用率低,在生产制造时并未考虑其兼顾舒适性的问题。“设计的初衷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但由于物资短缺,医护人员不得不穿4-6个小时甚至更久,还要进行高强度工作,这反映出了我国应急防护专业化技术水平与物资储备的不足。”

“赶鸭子上架”的一次性防护服

目前疫情中广泛应用的医用防护服,一般由三层结构组成。处在最外面的是个隔离层,由涤纶或锦纶面料结合涂层材料制作,疏水疏油,防止较大的颗粒物、血液和粘液等;第二层即过滤层,使用无纺布或者薄膜(如聚四氟乙烯复合膜)材料,过滤掉细颗粒物和病毒等的同时,保证部分水汽分子通过;第三层是亲肤层,使用吸湿排汗及天然纤维材料,保证一定的柔软舒适性。

据了解,这是防护等级较高的防护服。比它等级低的有日常工作服(即“白大褂”),外科手术服等,比它等级更高的是充气式防护服,背面备有充气装置,空气只能出不能进,保证防护服内的洁净。

根据使用寿命,这些不同等级的防护服又可以分为一次性的、可多次使用的、可重复使用的三类。一次性的推荐使用2小时左右,多次使用的一般指5次左右,可重复使用的一般是20次左右。

对于可多次使用的和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来说,舒适性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指标,一般来说,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舒适性是最好的。“而对于一次性的防护服来说,在设计时将防护性作为关键性的指标,没怎么考虑舒适性,也不考虑其耐磨性、洗涤消毒之后的稳定性等。如果把这些指标都加进去,成本就会很高。”王华平告诉《中国科学报》。

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每天要挥发2-5kg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汗液的途径。王华平介绍,“防护服想要穿着舒适的话,其排汗性一般来说要达到4kg/m2/d,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大多都在这个标准之上,运动T恤会更高。”

一次性防护服,是为了解决医护人员做一次手术、护理一两位病人或临时进入传染病房的需要而设计的。此次疫情暴发快、范围广,由于物资短缺,医护人员为了提高利用效率,连续穿着一个工作周期,身体表面水分无法排出,舒适性很差,同时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

亟待制定的国家标准

既然一次性防护服无法满足医护人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要,给医疗垃圾处理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什么不提供可多次使用或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呢?

王华平介绍,“目前我国只有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标准,即在2003年SRAS之后,参考欧洲标准而制定的GB 19082-2003。后来经过一次修正,于2010年3月1日起实施。没有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标准。”

“一次性防护服,我们已经跟国际对标了。但在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方面,标准制定还很欠缺。”他说,有了标准,才有可能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纳入国家采购渠道或应急物资储备渠道,减少类似突发事件中应急防护物资短缺造成的损失。

防护服的短板还体现在领域细分方面。除医用防护外,还有化学防护、生物防护、生化防护、核防护等,不同场景和环境下,对防护服性能的要求也不同。

其实,市场上已有部分企业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也生产了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防护服。但由于缺少国家标准,难以评判其质量和性能,医护人员不得不大量使用一次性防护服。

陈明青是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介绍:“公司目前生产的以聚四氟乙烯(PTFE)高透湿防护膜为主的复合布,结合聚脂纤维、导电材料及覆膜技术,可以用于多次、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材料。但难点在于防护服的加工工艺,如何保证其防护性、高温灭菌洗消后的稳定性等。”

在王华平看来,此次疫情给防护材料研究指出了新方向。像运动员穿的衣服,其透水性可达10kg/m2/d,如果将同样的材料、结构用到防护服上来,是不是能够达到同样的要求?再比如口罩的材料,如果能研发出恒应力的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不管怎么拉,受到的力都相同,就会减少对医护人员脸部的伤害。

“科研要真正面向需求,尤其对于工科来说。研究人员要多关注一线的问题,而不是在实验室中闭门造车。中国创造需要在细节上进行突破,有很多小创新,大市场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做。”王华平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