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24 14:25:12
选择字号:
为雄安新区奠定生态之基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检验。

在一张白纸上营造一座新城,需要一张好的蓝图。2019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中心”)牵头编制。

作为雄安新区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洋淀规划》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顶层设计,将指导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实践,为雄安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之基提供科学支撑。

淀区生态环境欠账明显

超过三百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是大自然洒落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然而,曾经过多的人类活动,并没有使白洋淀流域的经济很好发展壮大,反而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生态空间萎缩破碎、环境污染等问题。

“欠账集中在水、土、气等方面。”《白洋淀规划》第一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介绍。

多年来,白洋淀区域生态空间萎缩,自然形态破坏,蓝绿生态空间破碎化、挤占明显,周边土地开发强度高、人为干扰强;水资源总量不足,水文过程弱化或消失,开发利用过度,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水资源关系严重失衡。加之淀内水产养殖、纯水村生活、畜禽养殖以及内源释放等原因,入淀河流废污水输入量逐年增加。

此外,白洋淀流域环境管理综合性、针对性水平不高,区域统筹不到位、系统性不强,大尺度生态空间管理理念缺乏,与雄安新区高点定位、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生态优先,蓝绿交错

雄安新区启动建设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其重要指导思想。

在《白洋淀规划》中,生态空间恢复和分级管控是一个亮点。雄安新区坚持山、水、林、田、湖、淀、城系统统筹,也就是说,白洋淀的治理和修复,不止是淀区内部的问题,而是要站在整个大清河流域来统筹考虑。

从区域尺度来看,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的恢复,将大大促进京津冀核心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从雄安新区尺度看,白洋淀是新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新区生态空间意义重大。

“在规划当中,雄安新区生态空间的构建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要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新区生态空间格局,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曲久辉表示。

他介绍说,蓝色空间主要指的是白洋淀和滨河、滨淀植被缓冲带;绿色空间指的是大尺度近自然森林斑块和生态缓冲带等。“水生态空间作为一种蓝色空间,在整个新区的建设和规划当中是极为重要的。”

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到环白洋淀、环起步区、环新区等功能划分,雄安新区将形成一个“一淀三带多廊和九片”的生态格局。

同时,“要建立生态空间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支撑这个办法的实施,首先要建立生态空间的管控平台,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要求,把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制度健全,以支撑整个生态空间管控落到实处。”《白洋淀规划》负责人、生态中心研究员单保庆表示。

单保庆介绍,白洋淀整个生态恢复的目标有三个,一是确保淀泊的水面要恢复过来,二是要充分改善淀泊的水质,三是实施生物多样性,开展生态修复。

“水量、水质和生态,这三大要素要进行协同考虑,精确核算,提出一个能够协同解决的规划方案。”曲久辉表示。

“为实现三大目标,主要是采取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是白洋淀生态修复非常重要的四大方面。”单保庆强调。

高起点,高要求

2016年10月25日,受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组织进行《白洋淀规划》编制工作。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生态中心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规划编制单位,多次进行了集中办公,期间与其他新区规划、专题进行多次对接,持续对规划进行了优化、深化、可落地性、可操作性的修改完善。

“在规划编制最初启动的两个月,我们都吃住在宾馆,大家一起集中办公。河北省领导几乎每两天就要过来开一次会,沟通了解规划编制的问题。”白洋淀规划编制组成员回忆起那段时光,“紧张”两个字溢于言表。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流域尺度、新区尺度、淀区尺度等不同尺度进行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此,编制组跑遍了保定、沧州、廊坊、石家庄、雄安新区等多个地市。

“规划编制过程中,一是要做跨尺度的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二是要考虑规划可落地、可操作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的实施等问题,三是要与各级政府协调,与河北省的水利厅、科技厅、环保厅、交通厅等部门协调沟通。”编制组成员回忆道,“每个成员的每一块工作都会牵扯大量的时间精力。”

而生态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全程参与了《白洋淀规划》的编制工作,时间跨度长达三年之久。

规划要能落地

开门做规划、全程参与、多规衔接,是《白洋淀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的特色之一。

2019年1月,《白洋淀规划》正式发布。但对于生态中心团队来说,工作远未结束。“整个《白洋淀规划》编制,是一个从科学研究到规划编制、到规划落地和规划实施的过程。”单保庆表示,在后续的工作中,生态中心团队要负责规划的解读问题,要把工作负责到底,对规划的具体落实有指导责任。

目前,《白洋淀规划》中的相关规划内容不断落实,同步一些重点工程也正在制定与设计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白洋淀的治污、补水、防洪,包含了治河、淀内淀外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清淤与多元生境构筑、流域统筹的环境管理等。

其中,唐河污水库的治理、上游河道(尤其是府河、孝义河)的综合治理、新区纳污坑塘的整治、存量垃圾的清理处置、畜禽粪便的治理以及重点村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的具体行动,已经有序铺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