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0/16 11:10:21
选择字号: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喻学锋:
“成果转化创新体系”为技术产业化赋能

喻学锋创客之夜.JPG

喻学锋在“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活动上分享

科技成果转化无时无刻不面临“失败”“死亡”的风险,如何跨越科研成果到实际应用转化的“死亡谷”?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喻学锋看来,这离不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的建立。

在“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嘉宾分享中,喻学锋以“智造新材,创享未来”为主题,分享了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的“先进院模式”。

作为新材料的探索者之一,喻学锋在2014年起开始从事黑磷研究。此后,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黑磷晶体千克级制备,并将黑磷成本降低了3个数量级,拓展了黑磷在柔性电子、锂电池、燃料电池、氢能等领域的应用。

2016年,深圳先进院与湖北兴发集团合作,共同投资组建了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喻学锋团队的黑磷制备技术在两年时间内以2500万元实现产业化转让。

这背后,深圳先进院与链条上下游形成的“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居功至伟。

喻学锋介绍说,团队基于深圳先进院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面向产业需要开展源头创新,使科学知识与市场价值合二为一;通过“研究中心+”模式,进一步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研究中心+企业联合实验室的模式,实验室技术优势与企业生产管理优势双管齐下,可使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双螺旋’协同发展,进而推动成果从小试到中试转化,加速了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喻学锋总结说,成果转化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的协同合作、平台与平台之间的资源置换。

目前深圳先进院已建立了10多家外溢机构,武汉中科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喻学锋所在的材料界面研究中心与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展微胶囊技术的中试和成果转化,建成了年产300吨的多种无醛微胶囊中试生产平台,微胶囊墨水的一项专利以5年900万元实现技术许可,依托技术服务、产品加工实现年市场化收入超2000万元。

喻学锋表示,工程化阶段是跨越成果转化“死亡谷”的关键,如何把一个样品转化成产品,需要考虑成本放大问题,工程师的作用很重要。

“在实验室,只需一个试管进行数毫升的实验;但在产品转化阶段,有可能需要吨级试验,这就需要发挥工程师的作用了。如何设计生产装置、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保证生产过程的环保要求、尽量减少失败的可能性等,这些都是工程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喻学锋介绍,目前其中心团队已达百人规模,学科覆盖物理、化学、材料、生物、机械等,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接近1/3。

喻学锋进一步告诉记者,研究中心+外溢机构的方式,能够通过建立灵活的薪酬体系和企业化管理机制,招募到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产品经理和市场人员,弥补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人才类型的不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