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26 17:22:36
选择字号: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举行

 

日前,受中国科协科普部委托,由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主办的“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五期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围绕“融创条件下科普期刊如何有效开创工作新局”主题,来自多家期刊的代表分享了有关探索实践经验。

在主题发言中,《知识就是力量》社长兼主编郭晶介绍了融媒体发展情况,她表示,要进行融媒体发展,最关键是要盘点本身到底有什么资源。在此基础上,脱胎于传统期刊,本身所积累下来的一些资源可能是它进行融媒体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科技导报》杂志社社长王康友首先分析了科普期刊发行量下降的原因,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阅读成本低的电子刊带来的冲击。要振兴科普期刊时,一是要明确读者群,瞄准读者群,精准服务读者群;二是培养高端的作者群;三是将文章以满足网民阅读需求的标准进行二次创作,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推送,扩大销售渠道;四是国家应支持优质科普期刊发展,并引导建立期刊群。

《科学世界》杂志社社长安然从媒体形态与市场之间的融合、同类媒体之间的融合以及传统内容为核心的融合三个角度,介绍了现阶段媒体融合的方式。针对科普期刊下一步深化融合的问题,安然认为,应该在跨行业内容上有所突破。“科普不是冷冰冰的,一定要通过艺术形式、金融的思维做科普。”

《中国软科学》常务副主编武夷山认为,科普期刊融合发展要有跨界的意识,最终目的是使受众面更大,影响力更大,融合的各个元素能够相互促进。“像美国推出一个动画大片,同时改编小说也卖得火,动画片形象玩偶也出来了,形成了一个生态链条。科普期刊在融合发展中也有这个跨界的思维。”

国家林业与草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纪平介绍了国家林业与草原科学数据中心做专业科普数据传播方面的一些经验:用数据解释知识,用故事形式承载知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总监刘晶则分享了科普内容传播方面的宝贵经验。在新媒体壮大的今天,《中国国家地理》做到平均每月80万册的发行量,一是要有自信,只要科学家存在,科普就永远存在;二是编辑部对精品内容要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切磋能力;三是要让编辑在科普内容中找到成就感和尊严感;四是把每一个选题当做一个科研项目来做,目标是做成科学论文,但要有媒体性质。

中国科技新文学会新媒体专委会秘书长张胜杰重点分享了“期刊+线下活动”、“期刊+短视频”、“期刊+二维码”等融合发展形式。张胜杰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一些五星级酒店经常摆放免费杂志,扫二维码之后呈现VR状态,有的甚至带上音频讲解,这样的形式值得科普期刊借鉴和学习。”

《发现》杂志社社长陈贵有着20多年的期刊管理经验。他认为,科普期刊是意识形态最淡的舆论平台,科普就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针对公民科学素养提升,要重点关注三个读者群体:中小学生、青年,老年,关注这三个人群的科普需求。陈贵呼吁要重视发挥企业家在科普中的作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