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24 8:12:42
选择字号:
郭永海:为年轻一代讲述中科院故事

 郭永海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离休干部郭永海与中国科学院的故事是从大连129街开始的。

1948年11月,时任大连大学工专(大连理工大学前身)校长屈伯川带领学校24名应用化学系毕业生来到大连129街,接管了由苏军管辖的研究所。在此基础上,1949年4月1日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大连化物所的前身)成立了。

此后,大连化物所名称几经更迭,不断拓展学科领域、凝练发展目标,发展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与技术转化相结合,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化学化工研究所。

中科院的缘分

“光阴似箭,70年过去了,当年的24名同学当中,只有两人还在大连化物所。”92岁的郭永海回忆70年前与中国科学院结缘的点滴时感慨地说。

无论哪个时代,大连化物所以满足国家需求为己任的目标始终未变,从建所初期的合成油、合成氨催化剂和航空煤油,到七八十年代的航天燃料电池、化学激光、膜分离技术等,再到21世纪的燃料电池动力源、天然气转化利用、煤制烯烃等,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

初入大连化物所,郭永海在合成研究室开展研究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入行政部门,先后在科技处、研究生部、研究发展部等部门负责科研管理工作。

光辉曲折历程的记录者

129街老所区的古树、小巷和星海二站的草木见证了大连化物所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而曲折的历程,郭永海更是这一历程的亲历者和记录者。

“大连化物所学术氛围很浓、风气正,每个人都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郭永海眼中,大连化物所这片沃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累。

郭永海表示,董晨、张大煜、郭和夫等老一辈领导干部和科学家对他的发展影响很大。他们是研究所的开拓者和耕耘者,他们的科研风范、人品人格、管理理念对大连化物所的文化影响至深。多年来,郭永海撰写了多篇纪念他们的文章,坚持发扬和传播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执著精神。

提到这些奠基人,郭永海就打开了话匣子:“老所长董晨是一名老干部,党性很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都很严格。大连化物所风气清明的传统,与他的以身作则离不开。张大煜从青年时代就具有强烈的爱国为民情怀,一生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对大连化物所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和夫甘为人梯、培养了大量人才……”

在后辈心中树立丰碑

“您为什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记录这些人的故事?”

郭永海意味深长、一字一顿地说道:“人生是不能重复的,需要有一定的阅历以及亲身体验后,才能真正有所认识,很多事情等想明白了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矛盾。我希望用老一辈的点滴事迹和感悟影响年轻一代,把大连化物所和中国科学院的精神文化丰碑牢牢树立在后辈心中。”

1988年,郭永海从大连化物所离休,进入大连大学日本研究所从事日本问题研究,但他的心却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研究所,为大连化物所撰写所志等工作尽心竭力。

过去7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郭永海心中,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科学最高殿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科院集中了我国一大批优秀科研人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人才,比如王大珩、张大煜等科学家。他们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科院的科研设备精良、仪器先进,其中大连化物所亦是如此,这对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成立70周年。采访最后,郭永海为年轻科研人员写了这样一段寄语:“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科学严谨、无私奉献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把我国科研工作做到世界一流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报》 (2019-10-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