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蕙芸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1/8 13:51:53
选择字号:
仁济医院房静远、夏强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院房静远教授领衔的《胃肠癌预警、预防和发生中的新发现及临床应用》项目、夏强教授领衔的《儿童肝移植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推广应用》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房静远等致力于研究胃肠癌发生机制和一级预防、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着眼寻求并验证对胃肠癌发生及化疗耐药等环节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肠道菌群“预警”标志物和潜在预防靶点及机制,在胃肠癌预防策略、临床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研究人员首次揭秘大肠癌化疗耐药中的肠道菌群“预警”标志物。率先阐述大肠肿瘤发生中膳食因素、肠道菌群及表观遗传的“预警”标志物。项目组发现低膳食纤维导致粪便低丁酸盐提示进展性腺瘤发生的高风险,首次证明我国人群中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首先提出了“胃龄”概念并建立了判断模型以预警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胃龄”提示胃的生物学年龄真实反映胃衰老程度。参考胃龄与实际年龄差而确定内镜等随访间期,有助于减少遗漏癌变并节约医疗费用。研究阐述胃肠癌发生中发现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修饰异常通路及肠菌紊乱的机制,为胃肠癌的预警与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肝脏外科主任夏强团队历时11年,攻克多个关键技术难点,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并向全国推广应用。研究人员建立国际首个全年龄段儿童肝移植供肝选择标准与获取技术体系,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婴幼儿活体肝移植供肝大小匹配安全标准,建立婴幼儿供肝匹配与手术决策标准,并率先开展超减体积单段和右后叶供肝切取新技术,使儿童肝移植的受益人群扩展至越来越小的婴幼儿,甚至新生儿。解决狭窄门静脉重建世界性难题,建立系统供肝血管吻合技术规范,项目组在国际首创自体门静脉补片新技术,攻克门静脉狭窄国际性难题,创建多模式肝动脉显微吻合新技术,提出个体化流出道整形重建新方案,使血管并发症总体发生率降至5%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制定儿童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感染防控的“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适合中国儿童的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新方案,建立了新的免疫监控参数CD4+T细胞ATP值,并提出系列术后感染防控新策略,显著减少术后感染和排斥发生。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12月,项目组11年中累计完成儿童肝移植1159例,年完成例数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和89.3%,高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报道结果。第一完成人担任国内首个儿童器官移植学术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儿童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牵头制定迄今唯一的《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