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 10:16:11
选择字号:
内陆核电:在争议中前行

 

■本报记者 陆琦

中国目前所有的商运核电站都建设在沿海地区。内陆要不要发展核电?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多年来从未停息。《中国科学报》多篇文章涉及了这一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传达了权威理性的声音。

科研从未停止

其实,我国关于在内陆建设核电站的争论由来已久。公众更多的是担心在内陆建核电站后,是否会污染河流,是否绝对安全。

2012年,一则关于负责江西彭泽核电建设运营的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公告增加资本金4亿元的信息,使由内陆核电站建设引发的争议再起波澜。

《中国科学报》记者随即采访了相关院士专家,探讨内陆核电站建设路在何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相关单位组织了多项与内陆核电建设有关的课题研究。比如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内陆核电厂需关注的问题及不同类型电机组的适宜性分析》等调查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钱七虎等向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交的《关于将核电站反应堆置于地下的建议》,也引起高层的关注。

多方面存争议

2014年,关于我国内陆首家核电站即将在湖南开建的消息甚嚣尘上。支持发展内陆核电的人认为,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可缓解煤电引起的污染,而反对者出于安全性考虑,认为发展核电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国科学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科学家,理性客观地传递了正反两方面的声音。

在关于内陆核电的多篇文章中,《中国科学报》记者始终从科学角度抽丝剥茧,以客观立场、科学的视角对社会质疑做出回应,对争议的观点做出平衡、客观的报道。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所评价的,有争议是好事,有争议才能促进研究与行业的发展。

公众能否接受是硬条件

事实上,内陆核电能否启动的最大难点不在建设的“硬指标”,还取决于公众能否接受这一“硬条件”。

面对层出不穷反对内陆建核电站的声音,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民众不应纠结于核电站建在内陆或是沿海,“只要地质条件足够稳定,符合建站的要求,并在建设过程中达到相关的设计指标,另外当地确实有相关电力需求,就可以建”。

2017年初,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表示,我国内陆核电站有望于“十三五”开工,但他也透露,内陆核电站建设尚无明确时间表。

《中国科学报》从社会热点中挖掘出属于科学的视角和内容,并发出科学的声音。特别是在网络、移动终端充斥着博眼球的不实信息的背景下,这样的报道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加理智的思考。

专家点评

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关于在内陆建设核电站的争论由来已久。公众比较担心的是内陆核电站的安全性如何、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些担忧可以理解。公众之所以对内陆建设核电站产生误解,是因为对核能和核电站的了解还不够。

如何让科学的声音不被繁乱复杂的噪音甚至谣言所淹没,需要政府、科学家以及媒体的配合,而这其中,像《中国科学报》这样的权威科学媒体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在谈及核电厂的安全性时从来没有沿海和内陆之分。新建内陆核电厂通过改进系统设计,增加风险控制措施以及优化应急预案,确保核电厂在严重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放射性废水被包容和滞留在厂内,不进入天然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后果。

从我国拟建的内陆核电厂厂址的有关资料看,很多厂址的条件非常好,而且前期工程已经投入了很多经费,不充分利用太可惜了。

发展核电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建设内陆核电站已成为一个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报陆琦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9-01-01 第19版 深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