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懋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18 10:33:50
选择字号: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到底要如何处理

 

■胡懋仁

近期,有人提出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讨论,这确实有其必要。大约三十多年前,当时教师们一门心思搞教学,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在“文革”前也是把教学放在第一位的。后来,之所以把科研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主要是因为在教学上除了要下苦功夫之外,还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种质量和水平并不只是体现在教材、教法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上。过去搞教学,教材以统编的居多,即由少数专家参与编写,其他院校教师拿来讲授。但是,有很多教学上的基本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也未必都准确。所以科研的必要性,首先就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提高上。

对于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历经多年沉淀,大致是比较完整的。当然,其中一些基础概念方面的问题,要探讨和改正也不是很容易。但这不能成为放弃研究的借口。大学应该以教学为主,这是大学的使命所要求的。大学的科研或者学术研究自然应该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

当然,任何情况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大学的某专业在研究方面居世界同行前列,在本领域里有可能突破,这时其科研任务就会暂时与教学脱离关系。但最终,无论是否能获得突破,相关进展都有可能进入本专业的教科书。这就又与教学重新产生了联系。

这一情况只会发生在少数大学的少数专业,不太具有普遍意义。但从某个角度上说,每个实力强大的专业教师团队都在某一点或某一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进展。这些突破与进展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本专业教学领域。这样的情况会更多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本身无法离开科研,科研推动教学,是教学内容重要的发动机,这一点显而易见。

专业力量并不特别强的教师团队,让他们做出同样的成绩有点勉为其难,但是仍然有可能对本专业的一些问题或基础概念提出质疑。尽管他们未必能够完满地解决问题,但对于同行业的其他教师而言,则会有所启发。这虽然算不上系统的研究,但也是很有必要的思考活动。

如果没有过强的专业能力,在组织教学,建立适当的教学框架,重新安排教学中更为合理的结构与顺序等方面,教师仍然大有作为。这属于教学研究的领域,不能直接算作科学研究的领域,但这也有可能与学术活动发生关联,值得鼓励和加强。

至于说有些人善于做研究,不善于做教学,这样的情况当属个例。有可能是科研人实在没有精力、时间考虑教学问题,未必是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对他们来说,研究本身有着更为难以逃避的魅力,不得不全身心投入研究之中,而对于教学中的各种细节与安排没有兴趣。他们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有的人善于教学,而不善于做研究,这也要进行分析。能够做好教学的人,头脑和逻辑清晰。那么,为什么做研究不太行?这恐怕也有多种情况。一是他们对教学非常痴迷,认为讲好一堂课的成就感有着非凡的吸引力,更愿意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二是他们对于本专业的前沿状态不很了解,做研究也未必能做出更高的水平,与其做没有太大意义的研究,不如全心全意地把教学搞得更有声有色。三是他们认为搞好教学要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家庭等原因都会牵扯精力、占用时间,实在无法拨冗做研究。

面对诸多复杂的情况,要求所有的教师既做好教学,又做好科研,确实不太现实。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必须要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或者教学方面强一点,或者科研方面强一点,如果一个方面都提不起来,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作为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上下功夫。除了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之外,更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下苦功夫。同时,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疑惑、不解和矛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前提。

此外,教授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教授依然要依托教学,其学术成就、研究成果都不应该脱离教学工作。否则就只是一名研究员,而不是一名教授。教授只有在进行最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才能发现本专业中涉及基础概念的最基本问题,才能在本学科领域里有更重要的发现,才能做出基础领域里的重大突破。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从来就没有分开过。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8-09-18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