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岩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22 9:20:42
选择字号:
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双创”教育的价值旨归

 

■陈岩松

高质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然要求与具体体现。学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理应贯穿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使培养方案、资源要素、方法载体都能高度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大量涌现。

为此,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确立科学理念、探索适宜方法、健全运行机制来扎实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构建“需求全纳、学训全融、平台全链”的创新创业人才体系。

首先,高校要瞄准“需求全纳”,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做到“一个学生都不落下”,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期盼,进行创新创业知识教育的差异化和分层次供给,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认知需求的“全纳”。

实施“普惠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必修课以及网络创业培训课程,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为其将来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

实施“拓展式”教学,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科技创业》《创业营销》《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等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辅以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类学术报告会、成果展示会、论坛、讲座、沙龙等,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促使其掌握较为系统和深层的创新创业知识。

实施“典型式”教学,面向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力争使其成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例如,高校可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特区”,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平台;成立以骨干教师、知名企业家、杰出校友组成的“科技导师团”和“创业导师团”,在政策解读、方案策划、技术实现、市场运行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创新创业指导,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实务的了解与体悟。

其次,高校要做实“学训全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将其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和课程实施体系中,通过“学训全融”实现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相互支撑,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要将科研训练融入专业教学,做大做强科研训练,使之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同时,重点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自2011年起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即重点支持百余项优秀项目、千余名教师参与指导、四年覆盖万名在校本科生),将科研训练纳入本科生必修课程,同时面向研究生构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四级联动”科研实训体系,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还应持续优化政策,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转换制度,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提升学生在开展创新性实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方面的积极性。

二是要将学科竞赛融入专业教学,通过强化统筹和精心组织,促使学生的学科竞赛主要依托专业教学进行,包括各类竞赛项目来自于专业教学、由专业教师指导,绝大多数竞赛项目在各专业的开放实验室完成,由此真正实现专业教学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融合,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将项目孵化融入专业教学,明确把指导学生进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以及提供技术咨询纳入专业教师的教学职责,引导专业教师指导创业学生及其团队开展创业实训,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助力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切实为学生创业实训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学校还应鼓励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以及校外企业家等联合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孵化,从而为学生提供强有力、高层次、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

再次,高校要聚力“实践全链”,凸显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效。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汇聚校内外优势资源打造实践平台,构建“产品研发—创业模式形成—市场化运营”的创新创业实践全链条,全面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搭建众创空间平台,通过集聚教师、课程、实验室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团队、夯实技术支撑、体验产品研发流程,助力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为创业实践平台输送优秀创业项目。

同样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建成了全国首批挂牌中美创客交流中心,定期开展“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赛事,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国际化交流与协作平台。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孵化园、创业园等平台,吸纳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以及拥有科技创新成果的团队入园,并给予技术升级、产品完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指导和人力资源、工商税务等方面支持,帮助学生创业团队形成成熟的创业模式和企业架构,进而实现学生创业团队向初创企业的转变。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成果转移中心、产业园区等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融合校地、校企多方在市场、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强对学生创业企业的商业化指导和产品技术升级,促进学生创业企业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学生创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中国科学报》 (2018-05-22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