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17 9:05:50
选择字号:
西湖大学如何为高教改革作增量贡献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为全力投入筹建西湖大学,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施一公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将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施一公选择辞职,全力投入筹建西湖大学,可以说是回应此前舆论对西湖大学几乎所有筹建主力都是“兼职”的质疑,也向西湖大学教职工、学生以及社会舆论传递出办好西湖大学的决心。然而,西湖大学比肩清华也好,成为清华第二也好,或许都不是办这所大学的价值所在。西湖大学如何办成“第一个”西湖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做出增量改革贡献,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才更有价值。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在北大引发热议。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其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让北大师生深感责任重大。这不仅对北大办学有用,对我国所有大学办学都有启示,即大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大学的生命力就在于高质量和特色。

对于西湖大学办学,此间舆论时常拿其与另一所新建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对比。对于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舆论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作为一所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学校,南方科技大学要突破传统体制局限,进行“去官化、去行政化”改革,走出全新的办学路是不现实的,融入体制是现实选择。而另一种意见则把南科大“高开低走”的改革归为失败,南科大实质上已经变为传统体制下的一所学校,虽然学校校长陈十一也说“我们学习北大、清华,但这并不表明我们要成为第二个北大、第二个清华,我们希望成为南方科技大学,有它自己的特点、优点”,但舆论大多认为,南方科大无论怎么办,也顶多是北大第二、清华第二,会给广东、深圳新增一所高水平大学,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却很有限。

由于西湖大学是民办大学,因此,相比公办的南方科大来说,在探索新型办学模式上会有一定优势,这也是部分舆论看好西湖大学的原因。但鉴于我国已有的民办大学虽然由社会资金创办,学校没有行政级别,但学校也缺乏现代治理,没有充分办学自主权。也有舆论担心,西湖大学和南方科大的发展轨迹差不多,最终还是会成为和国内现有大学办学体制差不多的学校。

建设西湖大学,肯定追求的不是新增一所大学。目前,我国各地都重视高等教育投入,致力于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但在这一过程中,各地高校出现到其他高校挖人才的做法,这种做法对于高校自身建设和人才发展无疑有一定意义,但从国家全局看,这对高等教育并无增量,一个人才在清华做出的成果,和在浙大做出的成果,对国家来说是一样的,只有做出更好的成果才有意义。

有意思的是,发起筹建西湖大学的几位核心人物都是我国几所名校的副校长和学科负责人。如果仅仅是把相关科学家的团队引进西湖大学,他们做出的成果成为西湖大学成果,这对国家来说,“新增”部分在哪里?

这就需要西湖大学以新的办学体制、制度给出答案。笔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核心仍旧是南方科大筹建时就提出的“去官化,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西湖大学虽为民办,也同样需进行这样的改革,这需要政府部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给大学更大办学自主权。同时,大学要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校。目前,西湖大学已经公布宏伟的办学目标,但还不见有何改革举措,而改革举措对创办第一个西湖大学至关重要。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8-04-17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