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9 9:45:13
选择字号:
软件定义卫星 智能引领航天
“2018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举行

 

2018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现场

本报讯 在“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由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发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2018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于4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

论坛聚焦国内外软件定义卫星发展的热点问题,旨在对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深度探讨,探求类似互联网产业运作模式,致力构建新时代智能航天、商业航天新业态。与会专家围绕软件定义卫星的概念内涵、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智能发展与商业应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指出,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是人工智能、脑认知和对地观测技术在大数据时代集成与融合的必然发展,将推动软件定义卫星的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杨小牛强调,空间轨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竞争性战略资源。他表示,要更加关注软件定义载荷和卫星发展,“软件星”在未来综合一体化、智能化空间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秘书长、软件所研究员赵军锁表示,软件定义卫星是一种以天基超算为基础的开放架构的智能卫星系统,拥有丰富的星上应用软件,能够按需重构完成不同功能、任务,可以被众多用户共享使用,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

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讯部副部长杨千里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发展天基智能的必要性和制约天基智能发展的瓶颈、发展软件定义卫星的必要性、传统卫星如何向智能卫星演化等关键技术与问题。来自航天科技公司的代表讨论了软件定义卫星的产业运作模式、商业航天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发展趋势。

据了解,软件定义卫星概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商业卫星运营商眼中的“圣杯”。通过软件最大化、硬件最小化,有助于降低卫星的研发成本、缩短其研发周期。软件易于迭代和复用,通过更改、优化软件即可满足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这解除了卫星软硬件之间的紧耦合关系,有助于卫星软件的独立演化,随着星上应用软件的日益丰富,将大大提高卫星的智能化程度,推动传统卫星向智能卫星演化。

论坛由原总装备部科技委秘书长陶平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受邀出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多个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商业航天企业代表参加。(韩扬眉 沈春蕾)

《中国科学报》 (2018-04-09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