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23 10:04:08
选择字号:
评价科技成果的标准

 

■张田勘

【这种对中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如同泼冷水,甚至会让人联想到动机论和酸葡萄心理。】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称,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此前,科技部原部长万钢也表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在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

这些评价是自我评价,既不失自信,也比较客观。不过,评价科技成果和水平有多样化的标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进行评价既有角度和立场问题,也涉及客观和理性问题,最终也关乎评价是否客观和令人信服,因此评价科技成果和水平其实是一门大学问。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于2017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剖析了中国近10年的创新水平。这份名为《科技胖龙——中国创新力基准报告》的文章指出,尽管过去10年中国的创新力正在逐年增加,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分隔开来,但是中国仍然与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创新能力有差距。

评价理由,其一,尽管中国在研发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85%的资金都集中在开发上。2015年中国2090亿元的研发资金只有5%用于基础研究,10.8%用于应用科学研究,84.2%的资金都投向了已有技术的商业开发。

其二,中国的专利创新不多,效率不高。尽管在2015年,中国国内有高达280万个专利申请,但只有21%批准的专利是创新专利,其他均为设计专利,后者需要的审查远远不如创新专利。同时,2015年,中国专利创造的收入为17.5亿美元,但美国在2012年(目前能得到的最新数据)专利创造的收入为1152亿美元,差距甚远。

由于创新的效率不高,投资消化力、动能的不足,作者称中国为“科技胖龙”。

这种对中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如同泼冷水,甚至会让人联想到动机论和酸葡萄心理,因为特朗普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而其前任奥巴马曾称中国是“战略伙伴”。尽管如此,还是要看到中国飞跃发展之下的一些问题。

专利创新其实就是科研成果转化。向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这个说法来源于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2013~2014中国经济年会上的发言,称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此外,也有引述称,“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

但也有人不认同。首先,世界银行从来没有开展过国家层面科技成果转化率统计和国际比较,也没有公布过此类数据。其次,清华大学陈劲教授团队在2015年对全国682所高校进行专项问卷调查测算得出,“高校近5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估值为17.6%”。

不过,更多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多少、如何计算等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也难以计算。还有人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个评价指标意义不大,因为,“成果”和“转化”的标准比较模糊,而且统计周期难以确定。

还有意见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率最权威的统计部门应该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因为成果转化率就是知识产权交易率。所以应当由知识产权局统计专利交易数据,并估算转化率。

但不管怎样,基础研究的投入低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基础研究这个强大的基石,后续的创新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的自然科学成果极少获得诺贝尔奖是另一个证明,因为诺贝尔奖就是主要奖给基础研究的。

《中国科学报》 (2018-03-23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