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璇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22 7:27:14
选择字号:
时评:不只教育需要“减负”

 

■胡璇子

教育减负,一直是社会常谈不衰的话题,也是历年两会的热词。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今年,“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又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减负”作出了界定。他指出,要减轻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生存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的额外负担,在此之内的,则是“课业学业必须付出的努力”。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中小学阶段是身心成长、知识获取、兴趣培养、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应该顺应成长需求,遵循发展规律,推进全面均衡的基础教育。时下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火爆,无疑是教育资源紧缺、评价标准单一、升学竞争激烈背景之下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的反映,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观照出对教育规律和发展需求的无视。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新的迫切需求。教育减负,不仅需要政府出台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解决教育资源不充足不均衡问题,建立多元的人才评价选拔体系,还需要学校合理安排课程,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不仅是基础教育,就业也应“减负”。几年前考证之风盛行,殊不知大多数人只为增加就业砝码,多多益善,而非出于专业需求或个人兴趣;近年来各种考试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求职者急功近利,常常本末倒置,重视应试技能,忽略了实际能力;还有人忙于追求各种高大上的头衔,难以沉下心来做学问、求真知。

和教育减负一样,就业减负也应调整改变用人评价标准,只有不再“唯证书论”,不以头衔论英雄,方能促使求职者自我“减负”,精进学业,安心治学。

减负不仅是让事物还原本位、回归本真的关键,同时还是激发释放活力、提升发展质效的重要举措。比如,扶贫“减负”,就是通过减少考核频次、精简考核材料,促使扶贫真正落在实处,抓出实效。比如企业“减负”,就是通过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

同样,给科研人员“减负”,就是以遵循科研工作规律为前提,整合科技资源、简化管理流程、改进考核方式,让科研人员不再疲于应付繁文缛节,把更多时间精力留给真正的创造性工作。

减负已经不再是教育领域的一句口号,事实上,它已成为其他许多领域的新需求。我们期待从教育减负开始,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效在更多的领域实现。

《中国科学报》 (2018-03-2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