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昌孝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8 9:43:44
选择字号:
中国生物医药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刘昌孝

随着2017年新药申请、审评和审批提速新政的落实,我国今年将有一批新药上市,提升改良创新、仿制药物上市的目标定会实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生物医药的“产—学—研—医—管”领域,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确保民生需求,确保临床急需新药的创新和引进,确保合理的仿制药品种结构,面向未来建设科学医药供给体系。

不忘本来:保民生促发展

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弘扬改革精神,凝聚创新之力,在新起点上落实《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以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防治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儿童用药等为重点,促进创新研发、提升质量疗效、提高药品供应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用药需求。

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批,解决注册申请积压之后,创新药物审评审批的挑战突显。结合国情,不仅要经受新晋审评员专业水平低、任务重、难胜任创新药品审评的挑战,仿制药一致评价的医疗资源匮乏、企业负担沉重、参比制剂选择、豁免生物学(BE)评价等差距较大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国内仿制药研发水平和评审能力与美国差距甚大,美国去年批准了超过1000个仿制药,而国内批准上市的仿制药不超过100个,中药新药上市数量基本停滞不前(2016年2个,2017年3个)。在国外,非处方药和营养保健类药品(如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类)均不属于仿制药产品,而在国内却形成大量审评业务和企业申报负担。

已在三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物中,估计将有10多个品种申报生产或上市,如艾博卫泰、奥拉伯利、伦伐替尼、吡咯替尼、洛塞那肽等。国内单抗体药物2018年创新研发局势明显,其作用靶点将继续向肿瘤免疫领域的“me-too”和“me-better”集中,其他经典靶点也会持续受到关注。整体而言,国内的新药研发会有以“me-too”和“me-better”为主要目标的改良性创新,部分新兴药企会尝试比较大的技术创新,而出现有差异化需求的新产品。

2017年是CAR-T(T细胞免疫疗法)元年,中国CAR-T热使得中国公司甚至能与美国比赛。在临床试验网站上发现,中国登记的CAR-T临床试验数量(119项)超越美国(70项)位列第一。除国内申请的临床品种外,复星凯特、药明巨诺等一些强强联合的合资公司也正准备把美国最新产业成果转移至国内。

吸收外来:鼓励“走进来”和“走出去”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加入国际协调会议组织(ICH)成为国际药物发展大家庭的一员,从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管理文件四方面要求规范与国际同步或接轨,有利于世界新药进入国内,也有利于国内药品走向世界。

国内具有创新、合作和融资能力的企业在加速走向世界。据悉,已有华海等10个制剂企业和海正等21个原料药企业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PQ认证,在国际化道路上,国产医药共同分享国际市场的重大进步。如天麦生物大胆投资2亿元,引进以色列口服胰岛素项目,在完成II期临床试验后积极推进采用转移的技术和国产原料制剂的美国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吸收外来资源发展我国医药产业上,由于我国成为ICH的成员,国内审评审批提速,有利于引进外企新药和首仿药,跨国外企的挑战越来越明显。但是,2017年先后有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礼来研发中心退出中国,罗氏和诺华制药的研发团队裁减人员,其行动引发全球的关注。已在中国落地5~10年的外企带动其他外企来华发展之后,多因“水土不服”宣布撤退或缩减团队。究其原因,一是适应全球范围优化运营的企业研发需要;二是收缩成本的需要;三是在华研发实力和业绩差;四是出于知识产权的考虑,敏感的新药不在华开发;五是国内创新能力提高,非高端医药产品也难在国内市场获益;六是国内合作条件的成熟度;七是我国监管制度完善,对进口药品的要求日益严格,研发门槛提高。

面向未来: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建设医药强国

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中国药企数量膨胀,产品重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局面必须正视。面向未来,低端仿制向创新转型、原料(化学原料药和药材)向高端制剂转型和国内需求向全球需求转型这三大转型是建设医药强国的根本出路。今年要继续鼓励产业转型优秀的企业向欧美国家申请新药和仿制药;普药要以“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良好完整的产业链;鼓励有能力的创新企业和仿制药企业在国内外发展,克服粗放的无重点、无特色的发展方式,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避免同质化、产能过剩和不正当竞争。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将是未来发展纲领。在国际化格局下,世界医药创新的特点是长周期、高投入、低成效,投入产出失调,药物品种和结构矛盾突出。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大型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不足,需从智能制造去寻找破局机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形成集成整合产品的全生命线风险控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性的管理特点是实现工业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的目的。

目前,科技部重大专项支持新药研发有成绩也有问题。除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外,加强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基础落地也是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基础研究对改变中药质量、工艺、标准严重落后局势大有作为。国务院将于近期批准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在重点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时,其创新模式将为生物医药发展开辟空间。广东省广州市在建的生物岛,以金融—经济—研发—孵化—产业—市场国际化全研发链的总部经济发展为模式的项目引人注目。

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和商业改革中,医药行业将迎来洗牌,包括国产仿制药、进口仿制药和原研药产地化品种开展再评价工作。提高仿制药质量是由医药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的必由之路,在目前已经开展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品种策略、市场策略和设计策略,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国家药品监管问题一直是每年两会讨论的热点。美国FDA属于该国健康福利部(DHHS)的一个“局”。“医药分家”是否有利药品“安全有效”和临床需求监管值得研究。另外,加快外企新药审评审批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药品监管水平,还有利于使确有疗效的新药早日造福患者。我国一直将美国FDA药品监管作为标杆,未来要发展监管科学研究,发挥科学监管作用、提高监管效率;注重创新监管主体思维、发展监管科学、监管队伍建设、发展第三方服务等;分析垂直管理高风险品种,形成降低“高风险、系统性风险”和“跨区域”的监管模式。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8-03-08 第6版 前沿)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