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27 8:18:26
选择字号:
评论:“双一流”建设不能偏科

 

■铁铮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宣布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18位教授榜上有名。在以工科著称的清华大学采取这样的举措,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文科发展。有议论认为从“待遇”角度出发,追求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平等”并无多大益处。笔者却认为,此举对于该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许多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也有精辟的概括。他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是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的反映,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他还特别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应该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双一流”建设所遵循。

应该看到,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浙江省进入A+的13个学科中,只有3个属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有关部门公布的名单中,“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共140所,其中靠自然科学上榜的占66.42%。其他上榜高校的一流建设学科也多属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在以文科著称的北大占43.90%,在清华仅为17.64%。

“重理轻文”思想和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学原本多偏文科。但为解决高等教育中工科过于薄弱的问题进行改造后,我国的文科学校就所剩无几了。清华大学的哲学社会学科、理科直到1978年后才开始恢复。“重理轻文”的思想在社会上也很有市场,许多考生都是因为数理化学得不好,才改为报考文科或参加艺考的。

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缓慢,缺少必要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人才培养计划只针对自然科学人才,自然科学领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大奖项,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则寥寥无几。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引进难,中青年人才的培育体系不够健全,大师缺少社会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缺少更多的经费。据媒体报道,有教师称,“哪怕只投入理工科项目经费的1/10,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都会有质的飞跃”。

除此之外,发展缓慢还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自身的问题。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不少研究与国家需要、经济发展、公众生活相距太远,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较为原始、严重滞后,研究成果缺少价值等。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这些都急需通过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加以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贡献率越大,社会的承认度才会越高。

“双一流”建设在我国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在建设中千万不能偏科,而要同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除了国家重视、全社会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之外,更需要高等教育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已经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的高校要起到表率作用。其他高校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抓紧各项工作。只有两类学科都建设好、发展好, “双一流”建设才算是真的成功。

在当前,要加快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大学科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同时,要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要注重加强文理交融渗透,相互借力,让哲学社会科学插上自然科学的翅膀,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局面,为办好中国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8-02-27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