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14 9:28:52
选择字号:
兴隆山楂:红彤彤的“幸福果”

有一个地方,这里农村小院错落有致,处处透着宁静祥和的乡村气息。每年来这里游玩的人不计其数,而吸引他们的则是红彤彤的山楂果。这些果子是当地人最大的财富。

2017年6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公布了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兴隆传统山楂栽培系统光荣入榜,这是兴隆县首个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山楂之乡”

河北兴隆传统山楂栽培系统位于燕山山脉东部,覆盖兴隆县全境,总面积3123平方公里,种植山楂21.2万亩。重点区域位于六道河镇、兴隆镇、北营房镇和雾灵山乡等4个乡镇。

这里长的山楂格外好吃,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都要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兴隆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质山区,其气候与土壤条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却成就了山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植山楂的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500多年来,兴隆人智慧地克服了山区不利机械化作业等劣势条件,构筑石坝墙梯田进行山楂栽培。

兴隆野生山楂遍布全县,境内由根蘖萌生的百年以上山楂大树有1000余棵,枝繁叶茂,株产山楂上千斤。兴隆县在山楂栽培面积和产量上均居全国首位,是有名的“中国山楂之乡”。

兴隆独特传统山楂品种——铁山楂,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其营养价值高,药用功能突出。山楂树耐旱、耐瘠薄,对山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均有重大意义。

山楂产业蒸蒸日上

兴隆山楂栽培系统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技术和知识体系,根蘖归圃育苗,“因树修剪,随枝造型”的修剪方式,传统追肥,石坝墙修筑,山楂窖藏,山楂加工等技术和知识对其他地方山楂的选育、栽培起到示范作用。与山楂有关的文化丰富多样,涉及饮食、礼仪、信仰等各个方面。

上世纪80年代,兴隆县提出了“三年大育,五年大栽,实现大地一片红”的口号,大力发展山楂产业。到1990年,全县山楂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840万株,总产量占河北省的64%、承德市的80%。

不过,山楂并没有一直“红”下去。由于管理粗放、深加工没跟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隆山楂的价钱一落千丈,从最贵时的4元1公斤跌到最低时的几分钱1公斤。大片山楂树被砍倒,到1998年年底,全县山楂种植面积缩减为8万亩、600万株。

为了扭转局面,当地政府坚持生态优先,挖掘山楂产业优势,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他们抓住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机遇,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大项目,扩大山楂种植面积。同时强化激励措施,调动群众造林栽果的积极性。

经过不懈努力,兴隆县的山楂栽培面积达到了21.2万亩,年产量20.9万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随即,当地政府又开始抓山楂的质量。

兴隆县以河北省林科院、河北农大、昌黎果树研究所等为依托,组建林果技术研发推广中心,配备1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推广“落头开心,矮化扶壮”的山楂标准化管理技术。

同时,当地还成立专业合作社,从发芽、剪枝、喷药、灌溉到收获,向农民全程提供高新管理技术服务,提升果品质量,摒弃传统的“竿打”方式,尽量减少对果实的损伤,使山楂的平均亩产由1500公斤左右提高到3000公斤,优质果率也达到了95%以上。

如今,一束束红彤彤的山楂,远销全国各地,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果”。(张晴丹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2-14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