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9 9:43:01
选择字号:
文博馆里过大年:北京各文博馆推出文化大餐

 

■本报记者  张文静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过节,当然少不了大餐。除了味蕾上的享受之外,今年,北京的各个文博展馆也端出了一份份美味的文化大餐。这些文化活动将传统年俗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让人们的文化跨年,别有一番滋味。

到国图临摹《永乐大典》

说起《永乐大典》的名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若问《永乐大典》究竟长什么样,能答上来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永乐大典》的好机会,不仅精选了《永乐大典》部分珍品集中开放展示,还邀请读者一起抄写《永乐大典》中的经典篇章,为读者奉上一道春节文化大餐。

2月8日至3月2日,每日9时至15时30分,“国图亮宝——看《永乐大典》迎戊戌新年”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北区一层稽古厅准时与读者见面。

该展览的展品包括1983年从山东掖县发现并入藏的一册《永乐大典》,这一册中的“凌花双龟背”图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为国家典籍博物馆设计大门时采纳;还有2007年海外回归的华人袁女士旧藏的一册,以及从《永乐大典》中辑佚的《旧五代史》《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水经注》等珍贵文献。同时,展出的还有近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永乐大典》以及从海外征集底本影印出版的《永乐大典》。

除展品外,此次活动中,国家图书馆还从馆藏《永乐大典》中挑选了一些寓意吉祥的书叶,制成抄书纸,供读者誊写临摹。

比如,“兴”字是此次抄书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字,它寓意国家民族强盛、家族繁荣、文化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书叶中有取自《论语》《孝经》《孔庙奏铭》等内容,有智永、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苏轼、张旭、米芾、蔡襄、王羲之、赵孟頫等名家的真草隶篆的各种字体。

展览期间恰逢2月14日“情人节”。国家图书馆选取的“相思铺”一叶有宋代诗人令狐挺诗作《题相思铺壁》:“谁把相思号此河,塞垣车马往来多。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川作逝波。”

除了“国图亮宝——看《永乐大典》迎戊戌新年”展览之外,今年国家图书馆也继续举办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2月16日(正月初一)上午9时,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率馆领导班子及相关部处主任在总馆北区二层大厅恭候戊戌狗年首批读者的到来,向读者拜年、致以新春问候,并赠书纪念。

春节期间,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和南区的阅览室还将为广大到馆读者举办丰富多彩的有奖互动活动,包括“猜灯谜”、专题阅读推广活动、趣味知识问答等。同时少年儿童馆为小读者们精心准备了新春DIY手工活动、新春故事会和儿童电影展播等异彩纷呈的主题活动。

作为国家图书馆近些年打造的服务品牌,“网络书香过大年”已经成为春节期间全国公众畅享数字文化大餐的重要内容。今年,国家图书馆依托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联合全国400多家公共图书馆,制作“网络书香过大年”专题网页,开展“九州圆梦·美好生活”在线摄影征集、“经典传情·书福迎春”电子有声贺卡互动传递、“书香博闻·畅享阅读”在线闯关答题、“梨园贺岁·百戏昇平”戏曲文化主题展览、“喜溢门庭·戌狗贺年”数字文化虚拟现实体验等线上线下活动,活动于1月24日开始,持续至3月4日结束。读者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参与线上互动活动。

典籍背后的聚散悲欢

“国图亮宝——看《永乐大典》 迎戊戌新年”展览,展出的是中华典籍珍品,展现的则是典籍背后聚散悲欢的曲折故事。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诏谕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凡例并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永乐大典》曾被抄录了一份副本。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永乐大典》中收集的文献不断损佚,至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筹建京师图书馆时,《永乐大典》存藏处翰林院已仅剩区区64册,其余残存的文献则散布在世界各收藏单位和私人手中。

目前所知存世400册左右《永乐大典》,其中有224册为国家图书馆收藏(含暂藏我国台湾地区的62册,新入藏1册)。与其他善本古籍一样,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的来源主要包括购买、政府拨交、接收捐赠几种主要方式。

此次展览中包含一册从山东掖县发现并入藏的《永乐大典》。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卷3518、3519“门”字号)。此册发现时书的天头地脚部分已被裁去,用来做鞋样。幸运的是,当时的农家妇女虽然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的传统,使此册《永乐大典》的内容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可以算作《永乐大典》流传过程中的一件幸事。得知此书的重要价值后,孙家将此书通过掖县文化馆捐献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对受损部位进行了复原。

此次的展品中还有一册来自海外。2007年11月22日,全国古籍普查专家组赴华东核查古籍善本时,意外发现加拿大籍华人袁女士手中藏有一册《永乐大典》。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专家先后进行了四次鉴定,认定其为明嘉靖间《永乐大典》写本的零册,且尚保存明代包背旧装,前后书衣完整,品相良好。鉴定专家一致建议力争将这册《永乐大典》收回国内。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协调下,这册《永乐大典》成功回归祖国,入藏国家图书馆。

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永乐大典》正本杳无踪迹,嘉靖副本屡遭劫难,成书之初的万册巨帙流传至今仅剩400余册。《永乐大典》成为了中华典籍文化聚散流变、悲欢离合的缩影。

链接

①首博展览展品——绿釉红陶狗(东汉)

②国博瑞犬纳福展览展品——白釉狗(宋)

展览:戊戌新章——国博春联展

时间:2018.2.2~2018.3.31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展厅

“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在唐代开元年间,民间就已经有了在门上张贴吉祥、喜庆之语的“春联”样式,敦煌遗书中就有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之记载。爆竹声声辞旧岁,千家万户贴“春联”,已成为新春佳节期间中国人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一种文化活动。此次展览用“春联”这一艺术形式来辞旧迎新,表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期盼、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

展览:瑞犬纳福——戊戌新年馆藏文物展

时间:2018.1.30~2018.3.30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4展厅

此次展览展出了100余件国博馆藏精品,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迎岁——春节年俗文化”“兴旺——人类生活中的犬”“通灵——民俗文化中的犬”和“赏伴——文学艺术中的犬”,展品包含陶器、铜器、瓷器、玉器、绘画和民间工艺等多种类别。

“迎岁”部分展现了放爆竹、贴年画、赏灯等民俗活动;“兴旺”部分展示出日常生活中犬的社会角色和重要功能;“通灵”部分从墓葬风俗、生肖文化、偶像崇拜等方面反映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赏伴”部分的展品则为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绘画作品。

展览:瑞犬望春风——狗年生肖文化展

时间:2018.2.8~2018.3.18

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厅

此次展览展出了72件与瑞犬有关的文物,分为“吉祥生肖”“犬守安康”和“报之琼琚”三个部分。展品技艺精巧,既有极高的艺术性,又兼具传统文化内涵。比如,其中的东汉年间的“绿釉红陶狗”,警觉、忠诚的神态惟妙惟肖。狗颈与胸之间有系带和链环,用以装饰或者供人牵制,展现了古人对犬类的驯养历史。“报之琼琚”部分则展现了人们因感念狗的勇敢和忠诚而形成的爱犬文化风俗。

讲座:古代北京休闲娱乐生活

时间:2018.2.24上午9:30

地点:首都图书馆A座一层多功能厅

古代北京地区的休闲娱乐活动,多由古礼演变而来,多在贵族阶层中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国间军事冲突不断,经济文化人才的交流与流动日益频繁,促进了北京地区休闲娱乐生活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生活的普及,也推动了各诸侯国娱乐活动在北京地区的流行。于是,弹琴弈棋、投壶蹴鞠、听歌赏舞、驰骋游猎等,成为北京地区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本期讲座中,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赵雅丽将重点介绍投壶、六博这两项最具娱乐性的活动,以此展现古代北京地区的休闲娱乐生活之风貌。

讲座:传统节日与家国情怀

时间:2018.2.10上午9:30

地点:首都图书馆A座一层多功能厅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锅肉……随着腊八节的过去,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戊戌“年”来了。我国历史悠久,民间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那么,我们到底有多少传统节日呢?传统节日里蕴含着怎样的家国情怀?如何过好传统节日,培养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在本期讲座中,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侯仰军将一一为观众解答。

《中国科学报》 (2018-02-09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