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士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9 9:50:51
选择字号:
培养“有温度”的医者
——闻玉梅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采集心得

 

■武士龙

我第一次参与拍摄闻玉梅院士,是2016年10月15日周六上午,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明道楼102网络教室,即“人文与医学”见面课录制现场。这是一门在线课程,听课的除复旦的同学,还有通过网络实时连线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选课学生。

这门课原名“人文医学导论”,是闻院士联手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解剖学教授彭裕文和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于2014年共同开设的,以倡导从医者的人文精神、培养“有温度”的医者为目的。

2015年初,闻院士领衔的教学团队策划、邀请全国多位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加入到该课程的授课中,将这门课程打造为在线共享课程。该课程一上线,迅速受到热捧,在2015~2017年短短五学期内,168所高校、6万多名学生选修。

2016年10月15日的课程聚焦“从国际视野看医学与人文”主题。全课程分为两个环节:讲授与讨论。彭裕文教授首先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与文化内涵,介绍世界医学史上人文医学的演变与发展;闻玉梅院士则讲述了南丁格尔、埃博拉病毒等一系列故事,结合自身在国外的经历,提出当下既要懂得中国自己的发展,更要加强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上对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视。在讨论环节,闻院士多次向同学们发问,引导他们思考。现场同学和通过网络连线的中国海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选课学生就“中医”“临终关怀”“健康学的普及”等自己所关心的话题,与老师们积极展开讨论。很多同学还通过网络交流、发送弹幕等间接方式融入到课堂中。

闻玉梅院士为何要开设这门课程?闻院士回答,这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是灵魂工程师……我不但有教育学生的责任,我还有唤醒社会的责任”,教师有责任对医学生进行早期的引导,“当时有很多伤医、杀医事件,我觉得这个现象很不正常。这是激发我开‘人文与医学’这门课的重要原因,因为医学界和社会对医学的认识太缺乏人文的精神,我们就应该教给学生、传达给大众以正确的认识”。

然而,当初这门课的开办并没有这么容易。闻玉梅是医学微生物学大家,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但是,对于人文医学,闻玉梅相对陌生,她说:“家人都反对开这门课,说我是80岁学吹打。”闻玉梅不认输,她下定决心把这门课做好,为学生点燃心中理想的火种。为了开设这门课,闻玉梅整个寒假都在学习人文社科类的知识。

2014年第一堂课上,闻玉梅就遭遇挑战。一名学生说,父母经常给她转发一些伤医事件的新闻,“以前我只知道读书,但社会现实袒露在我面前,我选择医生职业究竟对不对?”

闻玉梅向学生们谈起了自己的从医经历。1951年刚穿上白大褂时,觉得自己很神气。当她来到华山医院实习时,带教老师要求学生给病人叩诊时必须把手焐热,把听诊器焐热。若是需要解开病人的衣服作检查,之后一定要替病人将衣服扣上,“老师自己就是这么做的”。闻玉梅告诉学生,“就是这些老先生的影响,一个最初认为当医生很威风的人,到了毕业时,已经理解了一点——病人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没有说教,只是一位老人在现场与学子们的谈心交流。

这门课程的学生满意度高达97%。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闻玉梅的学生袁正宏教授评价道:“针对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情况,闻老师特别开设这门课程,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医学生正确面对现在的环境,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将来能够更好地救治病人,这门课对社会贡献很大。”

2017年8月,通过精选该课程4个学期的视频课和见面课内容,一本《医学与人文交响曲》编成。8月19日周六上午10:45,该书在2017“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上首发。发布会上,主编闻玉梅表示,医学和人文是永恒的话题,《医学与人文交响曲》只是两者结合的开端,旨在呼唤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是一门科学,人文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能够帮助和治愈病人的,不是机器,而是完整的人。”闻院士对医学与人文充满温度的表达引起现场读者的共鸣,现场读者纷纷购书求签名。

医学的主体是病人,正因如此,医学不能没有人文。在闻院士心中,科研也不能没有人文。“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20世纪90年代,闻玉梅就凝练了自己的科研思想,为实验室提出了这个口号。这也不止于口号,也体现在行动。20世纪80年代,鉴于中国严重的乙肝感染水平,闻玉梅选择了乙肝病毒研究。2013年,关心社会的闻玉梅又在80岁高龄开始了新的征程,她创办了“人文医学导论”课程,开始了对老年医学的研究,她一次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沿。

医学和人文是双重奏曲,需要和谐地同时奏响。然而,这个时代,昂扬的是医学的独奏:医学技术的发展的确给疾病的预防、治疗、诊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缺乏人文曲的医学独奏并不和谐:在医学技术体系中,医生的眼里慢慢地只剩下疾病的类型、肿瘤细胞内部的蛋白分子,甚至是一个基因片段,而忽视了病人在生活和情绪方面的需要。

在采访闻院士时,我们听到了和谐的二重奏,因为闻院士严谨而又不失慈祥,她在科研上精益求精,但对学生、对社会又充满关心。正如袁正宏教授的评价:“我觉得还是严师,但是又是慈母”。

医学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没有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而采访闻院士,我们在她身上不仅感受到了科学素养,也体会到了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科学报》 (2018-01-29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