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28 20:02:10
选择字号:
奉献无言,芳华作证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运行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喀什站落成运行时当地暴雪,今天依然是大雪纷飞,昨晚夜班的同志都被困到站里了。虽然外面滴水成冰,但我们内心很温暖。”1月28日,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建站十周年之际,站长王建平通过微信发来这样一段文字。

2008年1月28日,喀什站正式投入运行,填补了西部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接收的空白,其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部以及中亚南亚等多个国家。在这十年里,喀什站从最初的1座天线发展为现在的5座天线,从只接收几颗卫星发展为先后共接收国内外卫星三十多颗,从每年接收一千多轨数据发展到一万多轨数据。

“荒地”上建成的卫星接收站

“刚筹备建站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喀什站工作人员刘洪涛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一年之后宿舍才建好,我们只能每天在外面借宿。”

而当记者走进喀什站时,看到的是整齐的办公楼、机房、宿舍楼,经过硬化的路面,甚至还有一片经过开垦的菜地。王建平说:“从漫漫戈壁滩到现在的规模,这里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我们也见证了喀什站的建设和成长。”

刘洪涛在站里工作已经10年,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当天喀什站一共有41轨接收任务。“建站刚开始只有1套天线,每天也就3~4轨接收任务。”刘洪涛表示。

随着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喀什站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现在喀什站基本上24小时都有数据接收任务,成为我国航天对地观测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分发的重要骨干基础设施。

喀什站员工庞朝悦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当天的任务记录表。从任务前端业务岗、后端业务岗、班组长业务岗到班组任务结束,一共38项注意事项,每一项的时间都精确到分秒。她说:“每天上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表格,如果遇到故障,一定第一时间上报情况并注明详细原因并且拍照、截图,同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喀什站的员工没有因为任务重、位置偏远而懈怠工作,相反,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始终保持着“扎根西部边疆,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作态度。

王建平说:“这十年里,我们先后完成了环境减灾系列卫星、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资源三号、实践九号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系列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美国LANDSAT系列卫星、法国SPOT系列卫星等的数据接收任务和在轨测试任务。”

以站为家 将芳华奉献于此

喀什站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是典型的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单位。站内10名员工,几乎每个人都有“牺牲年休假和探亲假”的经历。他们没有“朝九晚五”,每个人习惯的是“三班倒”。

宋泽亮在站里工作了10年,他说:“我刚来上班的时候没有买车,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来回路上得2个小时。”那辆电瓶车,他骑了6年。

“我前段时间去看医生,他说我30岁的体质和50岁的人一样,”讲到这里,宋泽亮抬了一下胳膊:“最近左手总是浮肿,不过应该没啥事,还是站里的工作重要。”

在站里工作近10年的李军华,孩子刚满3岁,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但她经常早出晚归,碰上重要的任务,连着好几天都不能回家,孩子只能让父母照顾。“孩子跟我们的关系都不亲近了”,说着说着,她红了眼圈,“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得承担责任。”

去年初冬,喀什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雨雪天气,部分交通主干道因为路面结冰已经封闭。第二天是庞朝悦的白班,她必须要在早上7点半前准时到站。“天气不好,我决定晚上就走。由于路面结冰已经封路了无法开车,我实在没有办法,步行了13公里赶到市区,花双倍的车费坐出租车,终于在次日凌晨一点赶到站里。” 庞朝悦说。

王建平是甘肃人,但从2007年工作至今,他只回老家过了一个春节。“我们全年无休,总得有人牺牲,习惯了”,他说的极为平淡。

守卫边疆 服务地方发展

在这10年里,喀什站不断强化系统运行维护,近几年交出了一份“数据接收成功率99%以上”的优秀答卷。

刘洪涛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4月6日接收“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的那天,大家熬了个通宵。他说:“喀什站接收的是“实践十号”的首轨数据,我们为此编制了一本100多页的保障预案。数据接收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必须确保准确无误。”

喀什地处我国最西北,由于特殊的形势,安全环境异常严峻。这10年来,喀什站的职工扎根祖国西部边陲,工作在反恐维稳的第一线,始终保持着“以站为家、爱岗敬业、团结友爱、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喀什站充分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优势,对新疆重点区域进行动态观测,为区域防灾减灾、反恐维稳、粮食安全、资源开发利用、胡杨林保护、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喀什地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喀什站每年开展专题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

王建平说:“十年扎根边疆,我们无怨无悔。喀什站的每一名员工,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援疆和科技强国战略。”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