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王骞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8/10 18:31:34
选择字号:
海水鲆鲽鱼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近日从黄海水产研究所了解到,该所鱼类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科研团队在海水鲆鲽鱼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Genome editing reveals dmrt1 as an essential male sex-determining gene in Chinese tongue sole”最近在Nature出版集团的重要学术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DOI: 10.1038/srep42213)。

这项技术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等项目的支持,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完成。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种分子技术,在基因功能分析和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胚胎显微注射的困难,极大限制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海水养殖鱼类上的应用,迄今尚未见海水鲆鲽鱼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成功报道。该团队之前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时空表达模式分析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dmrt1是半滑舌鳎Z-染色体连锁、精巢特异表达、雄性发育必不可少的雄性决定关键基因,但该基因的功能有待基因敲除实验的证实。

近4年来,该团队以雌性比雄性生长快2-4倍的我国重要海水养殖鱼类半滑舌鳎为材料,开展了胚胎显微注射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究。他们首先以GFP基因为标记基因建立了鲆鲽鱼类胚胎显微注射技术;其次,建立了半滑舌鳎基因组编辑技术(TALEN),成功敲除了半滑舌鳎的雄性基因dmrt1,观察到dmrt1基因突变的雄鱼精巢发育受阻、出现类似卵巢结构。特别是观察到部分dmrt1基因敲除的雄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正常雄鱼,个体大小接近正常雌鱼。从而充分证明dmrt1基因是半滑舌鳎雄性决定基因,同时表明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改良和良种培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对于海水养殖鱼类基因功能分析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团队责任研究员陈松林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崔忠凯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刘云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松林研究员、Manfred Schartl教授、郑汉其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