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18 9:24:23
选择字号:
“一流本科专业”相关政策须反思?

 

■卢晓东

国务院2015年颁布了《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正式将“双一流”这个概念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最近,多校的教育规划和学科发展部门正在紧张拟定“双一流”的建设方案。为了防止“双一流”建设中高校过分重视科学研究而忽视本科生教学,教育部副部长林惠青2016年5月专门在《光明日报》撰文《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将“一流本科教育”这个新概念引入高等教育系统。至此,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一流”概念了。这三个概念在学理上基本能够立得住。

之后,有论者在“双一流”概念基础上又提出了“世界一流中学”的新概念。笔者曾在《中国科学报》撰文《世界一流大学的生源应当来自哪里》(见《中国科学报》2016年10月20日第五版),对这个衍生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这个概念要不得,它是传统“重点中学”的衍生产物,有可能导致“超级的超级中学”的出现,理论上不成立,现实中也有害。

2017年3月27日,北京市教委发出《关于开展2017年市属高校一流专业遴选建设的通知》(京教高[2017]1号文)。“拟于‘十三五’期间,支持市属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带动市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其中,“每个一流专业建设周期为五年,原则上对于理工农医类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支持600万元左右进行建设,对于其他类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支持300万元左右进行建设”。这个文件首先在逻辑上就存在漏洞,因为“一流专业”是一个比较概念,必须在全国范围或者世界范围内对专业进行比较,才能认定“一流”与否。仅仅在北京市市属高校的专业中进行比较,而且教育部、工信部在京高校的专业还不能参加比较,从逻辑上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比较出“一流专业”来的。

假设我们刻意忽略掉以上的逻辑漏洞,在“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概念基础上,我们能否引入“世界一流本科专业”这个新概念呢?是否可以专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呢?

什么是“专业”?什么是“学科”?这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目前“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已经初步理清。“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学生学完一组课程就会形成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所以“专业”本质是一组柔性的课程,而不是一个实体单位。

“专业”跟“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专业是一组课程,课程知识就来源于学科。因此,专业跟学科之间的关系清晰呈现在专业的分类中。

本科专业的划分有三个逻辑标准:第一是按学科来划分;第二是按职业来划分,被称之为社会中心;第三就是学生的自我建构,称之为学生中心。其中,按学科来划分又包括单一学科专业、跨学科专业、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三种。

由于个体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把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单一学科专业“物理学”的知识和课程核心(约60-80学分)就来源于物理学学科范围之内。我们既然能够在一个学科中选择课程组成专业,能不能从两组学科中选择课程教给学生呢?当然可以。我们从化学领域和物理领域分别选择二分之一的课程,构架一个教学计划让学生去学,就会构成“化学与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计划,这就是哈佛大学著名的“化学与物理学”专业。可以从两个学科领域选择课程,那么,三个领域行吗?当然可以,北京大学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专业的课程,就来自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三个学科。

此外,我们如果要聚焦解决问题,课程和知识来自很多学科领域会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例如美国理科专业设置中的“水科学”“水文地质”“水资源”“风科学”“马科学”“营养学”“认知科学”等。学生自己还有自主权,从许多学科领域选择出课程构成“个人专业”,这些专业的知识组合完全个性化,与创造性紧密相关。

专业既然是一组课程,课程可能来自很多学科领域,那么,不同的知识和课程该如何比较?如何通过比较,确定哪个专业是“一流”,哪个专业是“末流”呢?在中国,“会计学”专业点设置很多,学生也很多,“古生物专业”只有一个,北京大学每年也只有一个毕业生。当我们非要把“会计学”和“古生物”专业放在一起比较时,我们在比较的是什么呢?当我们专项投资建设一个专业时,对于分散在多个学科的课程如何统一建设?一个人的“古生物”专业似乎不需要特别建设,人多的“会计学”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淘汰而非建设,这都是实际中面临的困难。

此外,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除去60-80学分的专业课程之外,还包括40-50学分的通识课程,这些课程来源于一所学校(也许多所学校)的所有学科。毕业生的质量和通识课程关系极大。

因此,在“一流本科教育”基础上再引入“一流本科专业”的概念,也许显得有些仓促,专项投资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与投资整体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似乎视角有些单一,也容易在校内引发无法预料的问题。“一流本科专业”的相关政策是否需要反思和修正呢?

《中国科学报》 (2017-07-18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