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序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14 10:38:38
选择字号:
鹗和鸬鹚:谁才是真正的鱼鹰?

 鸬鹚捕鱼



鹗捕鱼

鸬鹚长得既不像鹰,也没有鹰的凶猛,由此可见,鹗才是真正的鱼鹰。但现实中,人们常常把两种鸟混为一谈,这主要是因为鸬鹚捕鱼对人类作出了贡献。

■赵序茅

民间称之为鱼鹰的鸟类有两种,一种是鹗,另一种是鸬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鱼鹰?从鸟类分类学的角度来看,这很好解释。鹗是隼形目、鹗科,隼形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鹰、雕类。而鸬鹚则为鹈形目,严格说来是一种水鸟,和猛禽根本不沾边。

即使没有分类学知识,聪明人也明白谁长得更像鹰。从外形上看,鹗的体长34~51 厘米,体重1~2千克,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分纯白,头部白色,头顶具有黑褐色的纵纹,枕部的羽毛稍微呈延长披针形,形成一个短的羽冠,更显王者霸气。而鸬鹚体形稍狭,体长二尺许,每只成鸟约1.5~2千克,全身羽毛黑色,带有蓝绿色的金属光泽,有点像乌鸦,所以被人称作水老鸦、鱼老鸦。此外,鹗具有明显的勾嘴和利爪,而鸬鹚脚上还带有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鸬鹚和鹰都相差甚远。

另外,从行为上看,鹗的飞行能力无疑更强,而鸬鹚更擅长游泳。鹗捕鱼靠的是利爪,而鸬鹚用的是长嘴。鹗食物来源较广,性情凶猛,虽然主要以鱼类为食,但有时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鸟类等其他小型陆栖动物;而鸬鹚以鱼为主食,每天食量大。相比其他凶猛的水禽,鸬鹚是比较温顺的了。

显然,鸬鹚长得既不像鹰,也没有鹰的凶猛,由此可见,鹗才是真正的鱼鹰。

但现实中,人们常常把两种鸟混为一谈,这主要是因为鸬鹚捕鱼对人类作出了贡献。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开始利用驯化的鸬鹚捕鱼了。据文献资料,秦代的《尔雅》及东汉的《异物志》等书中,就有鸬鹚捕鱼的记载。鸬鹚胆大不怕人,人工驯化并不困难。老百姓没有文学家那种闲情,也没有博物学家那种专业,他们只喜欢将所有美妙的词语都用在对自己有用的事物上,因此把“鱼鹰”之名送给鸬鹚。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就此争论没有太大意思。二者的本领到底如何?是不是都可以配得上鱼鹰的称号?

鹗捕鱼靠的是利爪,它们脚趾有锐爪,趾底布满齿,外趾能前后反转,使四趾变成两前两后,加上脚下的粗糙突起,可以像钳子一样牢牢地抓住黏滑的鱼。除利爪外,鹗还有高超的飞行技巧。鹗平时常在水面上空缓慢地扇动两翅呈圆圈状飞行,两眼注视着水中的鱼类,在距离水面30~90米之间时,能够迅速地振动双翅,迎风悬停在空中,细察水中猎物的情况。当发现猎物时,鹗两翅折合,急速降到水面,伸出两只长爪将鱼紧紧钳住。然后,随着高高溅起的水花,鹗提着“战利品”腾空飞起。不过,鱼类也并非瞎子,当见到天空中有黑影落下时,就会本能地向深水处逃走。就算这样,鹗也能尾随猎物潜至1米以下的水中进行追捕。

鹗是单兵作战的勇士,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鸬鹚虽然也喜欢单兵战斗,但集体捕猎无疑是它们的看家本领。和鹗相比,鸬鹚没有利爪,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法宝。鸬鹚口腔里没有牙齿,咽喉和食道能够极度扩张,食道前端有一个膨大喉囊,可以贮藏捕捉到的鱼。对驯养过的捕鱼鸬鹚,渔民常常要用适当大小的草圈套在其颈间,以防止它吞食大鱼。此外,鸬鹚的上嘴端钩曲而尖,像一把锋利的夹刀,被钳住的鱼儿一般无法逃脱。如果说鹗捕猎成功要靠高超的飞行技巧,那么鸬鹚的收获则来自它们精湛的潜水技术。它有四个脚趾,脚趾之间有一个完整的蹼膜,有利于划游。鸬鹚的泅水本领很高明,一次潜入水中,可历时30~40秒,有的甚至达70秒之久。鸟类学家还发现鸬鹚在非常浑浊的水中也能追踪鱼群。在湖水浑浊不堪时,视觉很难发挥作用,此时鸬鹚只能凭借发达的听觉了。在自然界有些盲眼鸬鹚就是依靠它们灵敏的听觉捕鱼的。由于视觉和听觉非常敏锐,10米以内的水下,只要有鱼儿在游动,鸬鹚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捕到。怪不得俗话说:“鱼见鸬鹚骨也软。”不仅如此,针对不同的情况,鸬鹚还有几种本领可一一施展。面对小鱼群,鸬鹚独自下水时,浑身缩得只有鹞子大,在水中犹如一只行动自如的小快艇。当遇到二三十斤重的大鱼,自己力不从心时,鸬鹚便发出求援的信号,邀请同伴一起捕捉,它们有的咬鱼头,有的咬鱼鳍,有的咬鳃,一起把鱼抬出水面。

由此可见,就个人战斗素质而言,鹗要略胜一筹。但仅就潜水捕鱼技术来看,鸬鹚明显占据优势。如果考虑到为渔民作出的巨大贡献,给鸬鹚封个“鱼鹰”的称号也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科学报》 (2017-07-14 第4版 自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