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7 10:01:04
选择字号:
琥珀中雏鸟的“诉说”

 

6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腾冲虎魄阁博物馆(筹)馆长陈光以及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古生物馆馆长瑞安·麦凯勒教授等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的讲座上,为听众讲述了9900万年前古鸟类琥珀背后的秘密。

今年6月8日,中加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件琥珀中的雏鸟标本。

这是一块大约9厘米长的琥珀,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从这只鸟嘴里的牙齿和翅尖的爪子可以判断,它属于反鸟类。

反鸟是一种原始鸟类,它们几乎都拥有牙齿和爪状肢体,因其肩胛骨和乌喙骨的连接方式与现代鸟类正好相反,因此得名。所有的反鸟在白垩纪后期就已灭绝,研究它们对弄清物种演化方向大有裨益。

“这件标本保留着迄今最为完整的幼鸟羽毛和皮肤,这在白垩纪的标本中尚属首次。”瑞安·麦凯勒说。根据尾巴羽毛的解剖学信息,科研人员把这只古鸟的年龄限制在一周之内,也就是属于早熟性鸟类。这类鸟出生不久就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可以出巢觅食。

这件标本是目前缅甸琥珀中最完整的古鸟类化石,琥珀的特异性使其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丰富的雏鸟骨学与软组织细节,为我们了解反鸟类和今鸟类在发育上的显著差异提供了新的证据。

“羽毛形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瑞安·麦凯勒说道,“比龙标本保留着迄今最为完整的古鸟幼鸟羽毛和皮肤,这在白垩纪的标本中尚属首次,这些细节包括羽序、羽毛的结构和色素特征等。”

人们一般认为,鸟类进化出羽毛是为了飞行,不过从许多封存于琥珀中的羽毛来看,事实却未必如此。邢立达推断,羽毛的出现更多是因为当时地球环境变冷,需要保温,而且拥有美丽羽毛的雄鸟更容易获得雌鸟的青睐。

邢立达说:“这只小鸟体型娇小,从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长度约6厘米。当时它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邢立达未来的目标,是重建缅甸北部地区白垩纪时期的脊椎动物群,以现在的科研进度,他表示,5年内争取向公众交出一份研究报告。

据悉,这块珍贵的琥珀,将从7月起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地下一层演化之道展区展出,为期一个月。 (黄辛)

《中国科学报》 (2017-07-07 第3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