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6 9:34:42
选择字号:
“一带一路”东风已至
软件业“走出去”还需因地制宜

 

■本报记者 李惠钰

软件产业已步入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走向国际化、服务全球市场是国内很多软件企业的共同目标。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步落地,国内软件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策略也从以往简单的“外包出海”提升到随中国经济整体实力“抱团出海”。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对外投资额达到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倍。其中一大部分软件企业把海外市场开拓延伸到东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2016年,中国软件企业承载‘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了841亿元,占我国承担离岸外包业务总额的17.2%。”7月1日,在于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一带一路’软件行”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朱皖给出上述数据。

在朱皖看来,软件产业已步入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正在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可以预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软件产业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借势加速海外扩张

信息技术的无疆域性让越来越多的国内软件企业不再满足本土市场,纷纷放眼海外,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借助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良机,国内软件业开始大胆地走出国门,输出人员、技术与资金。

作为信息化和软件产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正在全面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各项合作。“比如中德智能制造、中印软件外包、中日韩开源软件等合作项目深入实施,促进了国际双边与多边产业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的交流。”朱皖介绍道。

与此同时,我国也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进行交流和对接。金山办公软件此前就发布了WPS Office开源版,中国工程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术机构也实施了“一带一路”软件人才的培训。

“实际上,‘一带一路’之所以受到多个国家的热烈响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外界认识到中国对世界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在外交学院院长助理高飞看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不仅仅是一条路,让中国的商品、资本、人员产生影响才是根本,而软件作为中国最活跃、最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之一,可以对“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发挥巨大作用。

对于国产软件而言,在经历国内市场的考验后,也已经积累了“走出去”的优势。“从我们最早单纯向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到现在的很多IT系统、软件系统成为服务全球用户数最多、行业应用最复杂、技术性能等各方面要求最苛刻的市场,有相当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东软高级副总裁陈锡民分析道。

在朱皖看来,2016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90%的出口都是面向东南亚、拉美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软件行”潜力巨大。

面临无限发展空间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企业合作最多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情况下,软件行业走出去的机遇又会在哪里?

广联达高级副总裁刘谦认为,软件并没有被忽略,在工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软件反而将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

“过去,建筑的标准是关注设施、设备,未来,建筑标准将关注人的舒适性,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是以人为本。所以在此背景下,我们将会形成一个数字建筑产业平台,用这个平台形成整个建筑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刘谦认为,数字将会成为建筑行业的核心业务战略,并把前期的建造、运维及后期使用过程连接起来。

“软件行业的变化是从原来面向过程的开发到面向对象的开发,建筑行业的重大升级也是从面向过程的开发到面向对象、面向最终空间交付成果的开发。”刘谦补充道。

多位专家也表示,当下所有的建设都离不开信息、数据和互联网,所以,“一带一路”为中国软件产业开辟了一个想象无限的发展空间。

智慧城市就为软件业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才表示,我国以城市网格化数字管理、综合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系列新应用和新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与此同时,伴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兴起,我国还涌现出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基于数字经济的智慧产业,也已经具备了对外产能合作的基础。

“对外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而软件正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所以,新形势之下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有序布局也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更高的水平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抓手。”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补充道。

因地制宜化解“水土不服”

“一带一路”成功的关键在于“互联互通”,这其中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然而,在这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却常常面临“水土不服”。

“‘一带一路’要做的事情是要和别的国家进行对接,不是提供单纯的发展元素,或者是创造一种所谓的中国化的马歇尔计划。”高飞认为,中国是希望域外国家和我国能够共同发展。

但是,中国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却习惯性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外部的事情,这也导致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碰壁的现象。

“比如我们在波兰的公路计划,原来设想非常好,条件也得天独厚,但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把当地的法律规范甚至文化考虑进来,还忽略了这条路本身处在当地的保护区,就是典型的例子。”高飞举例说。

对于软件这一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于一身的产业,碰壁在所难免。在高飞看来,“一带一路”沿线中每个国家的政策都各不相同,因此,走出去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注意“一国一策”。对此,韩勇也提醒道,软件企业的国际布局更需要因地制宜。

“中国与有关国家开展合作是建立在各自需求基础上的互利合作,软件企业走出去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当地的发展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好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使合作项目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和自身需要。”韩勇建议。

韩勇还希望软件走出去的企业加快信息化基础,深化与当地合作,共建合作项目,并实施好重大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外,软件企业还应该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推动业务多元化,注重中外文化整合,加快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合作伙伴计划。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加强国际组织和多边开发机构合作,积极开展三方区域的互联互通。

“软件走出去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遵守国外相关国家法律,同时要履行好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为繁荣市场、扩大出口作出贡献。”韩勇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7-06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