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30 10:14:50
选择字号:
血管支架超期了怎么办

 

■本报记者 张思玮

最近,退休在家的老李一直在为一件事纠结:2002年,他因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闭塞做了支架手术,术后他遵循医嘱,积极进行康复计划、定期复查、控制可能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但术前,血管外科医生曾经的一句话让他久久不能平静:“支架都有使用年限,一定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

如今,15年已经过去了,虽然老李的下肢血液供应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但他还是担心超过使用年限的支架在体内,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需不需要再取出来呢?

“支架作为一种人造物品,自然有其使用寿命,但通常植入体内的支架即便是过了所谓的‘期限’,只要患者坚持定期复查,很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不必再取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学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外科开刀手术,介入手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管外科专业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医生具备了血管外科的专业知识,各种动脉病变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中以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等疾病更为多见。

正是各种动脉疾病的检出率增多,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治疗技术的革新。其中以微创介入手术最具代表,涉及到最主要的医疗器材就是各种球囊和支架。

“球囊用于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动脉管腔,扩张后撤出体外。支架则属于永久性植入体内,以维持管腔或作为覆膜支架的骨架,将人工血管膜固定在特定的血管部位,以封堵动脉瘤体或动脉破口。”张学民说,一旦支架植入人体,极少有患者愿意再次手术取出支架。

也正是基于此,反对支架植入技术的学者,便以此作为拒绝血管介入手术方式的理由,向患者灌输相应观点,进而导致一些血管疾病患者会产生“手术选择困难征”。

那么,当患者面临不同手术方式应该如何抉择呢?

针对血管外科疾病治疗,外科开刀手术已经发展了数十年,有取栓、搭桥等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介入手术作为后起之秀,近些年有了长足进步。

一组公开的数据显示:传统开刀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死亡率5%~10%,截瘫率接近15%,而介入手术,手术相关死亡约2%以下,永久截瘫率0.6%。

“需要提醒的是,介入手术需要在导管机透视下进行,操作部位远离病变部位,对术者的经验和技术依赖程度高,一些并发症也不同于开刀手术,这就需要术者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张学民说,血管外科介入医生的水平有可能直接决定手术的好坏。

针对于有人担心支架植入体内后“超期服役”是否会给身体带来影响的问题,张学民觉得,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之前在我们科室进行治疗的血管疾病的患者,经过15~16年的随访,至今支架仍然完整地留在体内,并未对患者有任何不良影响”。

再加上,各种介入器材的生产厂家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测试。以主动脉覆膜支架为例,美国FDA要求支架的随访期限至少达到5年,美国某支架厂家从100多种材料中挑选原材料,支架成型后再进行各种力和扭曲状态下模拟4亿次心动周期(相当于体内10年),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我们国内一些大的厂家也开始关注支架产品的疲劳试验,质量也值得信赖。

“当然,血管外科疾病不管是采取外科开放手术,还是选择微创介入手术,都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而定。”张学民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6-30 第8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