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27 13:46:42
选择字号:
南开学子:把青春和梦想献给西部大地

 

■本报通讯员 马超

下个月,即将走出校门的赵兴辉就要成为西藏昌都市的一名“乡镇公务员”了。此前从未到过西部的他既兴奋,又有一丝忐忑:当地气候条件能适应吗?和当村民们能打成一片吗?自己能够为他们带来些什么……

赵兴辉出生于云南边陲小镇腾冲,是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学院2013级的一名本科生。作为抢手的“IT男”,赵兴辉在报名昌都项目后收到了云南东方航空的offer,工作地点在昆明。接过这根“橄榄枝”,意味着他将成为“建设家乡”的一名程序员:拿着不菲的薪水,和已在昆明找到工作的女朋友在同一个城市,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开始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眼中,以这样一份工作开启职业生涯,堪称完美。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个“IT男”头脑中的程序“错乱”了。当了解到西藏昌都和天津有这样一个对口支援项目时,赵兴辉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面试。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为了能够让我和姐姐继续读书,母亲不得不在我8岁那年外出打工。”谈起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原因,赵兴辉说,他所在的村子非常保守落后,母亲是全村唯一一个外出打工的妇女,他也成了全村唯一的“留守儿童”。他不但没有其他“留守儿童”成为可以相互安慰的“同盟”,反而会遭受村民们的冷嘲热讽:你妈妈是不是跟别人跑了?

“留守儿童的内心是非常苦的,幸好妈妈常常打电话回来安慰我和姐姐,鼓励我们好好学习。”赵兴辉说,现在他的家乡有了很好的发展,适应当地的经济作物逐渐被发掘,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种田种地、发展副业、外出打工等各种方式让家乡人民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每每看到那些犹如他曾经家乡那样艰苦贫困的地区,想到也许当地孩子们的内心也正在经历着他曾经经历的苦闷,赵兴辉的内心就有种“被召唤、想要去改变”的渴求。

“现在有机会到艰苦的地区,我就绝不能允许自己放弃!”赵兴辉说,“我未来的工作就是尽力去发现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甚至只是深入了解情况、获取一手资料、并对问题做出很好的反馈,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有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有人会因为新的增长点而不断去发展、去改变,这样,贫困的人就会有更多的方式去脱贫。”

然而赵兴辉的父母很难赞成儿子这样的决定,高中时的同学、现在已在昆明找到工作的女朋友也劝他:“未来一家人在一起,稳定快乐地生活多好!”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多年,我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回绝他们的要求;但是,我想为国家出一份力,我想帮助更多像我父母那样勤劳辛苦却依旧不能脱贫致富的人们!”赵兴辉说。

忠孝不能两全。最终,父母理解了他的想法;女朋友也决定辞去昆明现有工作,和他一起赴藏:“喜欢他就会无条件支持他,何况他是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这些,赵兴辉感恩在心。就在前不久和女朋友恋爱五周年纪念日时,赵兴辉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幸福就是有另外一个人的感受和你一样。现在,他们偶尔会关注一下昌都市的房价和物价。

这一关注不要紧,赵兴辉从中发现,当地房价与昆明基本持平,但物价实在是太高了!“这大概是由于当地物资匮乏,运输不便,有机场无铁路,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量必需品很难输送进去。”

这极大地激起了赵兴辉的求知欲,在做好毕业事宜之余,他开始大量阅读资料了解熟悉当地情况:昌都毗邻云南和四川,平均海拔4500米,全年平均气温2.4℃~12.6℃;人口70多万,和津南区差不多,GDP却仅仅是津南区的五分之一;山地比较多,没有水田,也许可以种梨,或者发展手工业……赵兴辉认真地记下每一点学习心得,“我心中有很多猜测和预估,我要到当地去一步一步地证实或者证伪,然后调整我的工作思路。在我退休的时候,我不敢说能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但至少是服务”。

赵兴辉坦言,放弃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有些可惜的,毕竟是热爱并下功夫学习了四年的专业。“但是大学四年,南开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爱国爱群之公德’和‘服务社会之能力’。”下个月,赵兴辉即将奔赴祖国的西部大地。装进行囊的,不仅是青春、热血和梦想,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中国科学报》 (2017-06-27 第8版 科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