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9 12:28:02
选择字号:
铺就铁路信息化的“金光大道”
北京交大铁路信息化团队服务神华集团朔黄铁路

刘峰(左三)和他的团队在一起。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陈彬

在北京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张很漂亮的照片。照片中,深夜的编组站灯火辉煌,一组组错落有致的钢轨被映射成一条条闪亮的金色线条,伸向远方。

“这张照片寓意很好,它象征着我国铁路事业就是金光大道。”在和《中国科学报》记者交谈时,该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刘峰说道。

刘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交大人”。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进入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并在80年代中期,攻读硕士研究生。从那时起,刘峰的学习和研究生涯就没有再离开过那一条条贯穿祖国大地的“金光大道”。主要从事铁路计算机应用研究。

近三十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奔驰在这条“金光大道”上的列车能够搭乘“信息化”的东风,安全、高效地向前奔跑。

一份“启发性”的报告

在国内,北京交通大学是最早开展铁路信息化研究的高校之一,相关研究在刘峰还是研究生时就开始了。而在他毕业后不久的1992年,北京交通大学成立的自动化系统研究所便开始承担全国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的开发与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任务。当时,刚满30岁的刘峰担任副所长职务,带领团队负责TMIS开发基地建设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规范化编组站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全国铁路推广任务。

“所谓铁路的信息化,简单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铁路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铁路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刘峰说,“以上世纪80年代末期铁道部引进改造的郑州北编组站为例,在信息化改造之前,该站的日作业量只有一万六七千辆,而经过改造之后,这一数字便达到了两万多。”

正是这一个接一个铁路重大科研项目的成功,锻炼和凝聚了刘峰和他的团队,同时也引起了神华集团的关注。当时神华集团朔黄铁路公司正在规划建设一条运煤专用的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为此委托该团队制定其铁路建设的信息化规划纲要。

刘峰回忆道,那时候,朔黄铁路还没有开工,团队教师便已经到勘测现场进行调研。而在写报告的时候,恰巧他们正在引进一套加拿大的铁路信息技术。于是,他们便把铁路部信息化的引进经验和自身对未来的设想也写进了报告。

“我们那时候设计的朔黄铁路信息化蓝图,即使现在看仍然是很先进的,有些内容直到今天其实都没有完全实现,不过这些内容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团队成员李红辉说。也正是凭借这份很有“启发性”的报告,刘峰团队和朔黄铁路之间开启了一段持续近二十年的合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也“越走越近”。

至于他们之间为什么能够“越走越近”,刘峰给出的答案并不复杂:“作为一条企业化运营的铁路线,朔黄铁路给了我们足够多的信任和包容,允许我们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铁路现场,而我们也力求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产业,真正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条最基本的“规矩”

科研成果必须经过实际应用的检验,这是北京交通大学铁路信息化团队自成立以来就给自己立下的一条最基本的“规矩”。

梁荣余是刘峰团队里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在今年春节至今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已经在朔黄铁路公司、兰州铁路局等不同的铁路现场工作了一个多月,并作为骨干成员完成了朔黄铁路通信运维大数据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我们团队的科研特点是善于从铁路信息化应用需求中梳理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来承担企业和国家重大课题,科研与实际需求结合度很高,并具有先进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团队成员张宁说。朔黄铁路恰恰给了他们这样一个舞台。与此同时,他们也用一项项最新技术,一次次地 “助力”我国西煤东运的这条重要通道的技术进步。

比如,2007年左右铁路通信系统发展迅速,需要一套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而在当时这套系统一般要依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朔黄铁路率先采用了刘峰团队研发的综合网管系统。“可以说,当时我们是在朔黄铁路做了一个‘科研项目’,最终结果显示,我们的系统已经达到当时的国内领先水平。”团队成员杨芳南说。

事实上,朔黄铁路与刘峰团队的合作,也正是看中了这份“前瞻性”。

也正是在这种合作中,光纤在线监测系统、综合检测车LTE监测系统、4G移动通信以及该团队目前的科研重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铁路装备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等一批先进科研成果,正在成为朔黄铁路安全高效运营的有力保障手段,并将目标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新高度。

一套“接地气”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校的研究团队,在积极开展科研的同时,刘峰团队自然也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早在2005年,他们便开始招收培养高铁信息技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2009年,他们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本科实验班,该专业2010年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作为一个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团队,刘峰团队在教学上十分强调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团队的年轻教师都担任过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本科生班主任。

“我们把现场一线科研问题的解决方法提炼成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这些非常‘接地气’的案例来教育学生。通过讲述自己做项目的经历,我们既传授给他们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甚至教他们如何做人。” 在采访中,有过班主任经历的团队教师张春有些自豪地说。

把课堂延伸到铁路现场也是该团队在教学上的一大特色。团队教师张骏温有着六年铁路现场工作经验,每年的小学期,他都要带着铁信班的学生们奔赴呼和浩特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和朔黄铁路公司等合作办学单位进行现场教学。

“通过现场教学,同学们对铁路现场的设备、工作情况、技术条件等有了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使得课本上枯燥抽象的概念、知识落到了实处,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还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铁路现场对人才的渴求,从而深刻认识到了铁路正是大家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舞台。”团队成员张杰说。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经培养了300多名本硕博多层次的铁路信息化专门人才,部分学生已经成为了朔黄铁路和铁路行业的技术骨干。这点让刘峰和他的同事们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我们所从事的铁路信息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了我校计算机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一大特色。同时,这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追求的一项事业。未来,我们还将在这条道路上协力同行,为我国的铁路事业贡献属于我们的一份力量。”刘峰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5-09 第8版 科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