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阚凤云 陈彬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4/24 19:19:41
选择字号:
郑勇:从玩泥巴到传播陶瓷文化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天津工业大学工艺美术系教师郑勇刚刚搬到了一间大一点儿的工作室。“搬迁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郑勇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忙着布置新家的“搬迁户”。

然而,这样一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搬迁户”,却有着令人羡慕的成就。作为寿州窑工艺的复原者之一,郑勇在去年刚刚获得了第六届陶瓷“大地奖”银奖,这个奖被誉为中国陶瓷的最高奖。在宣扬“工匠精神”的今天,郑勇还被看做是一位富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古窑口的复烧

在郑勇出生的安徽省六安市,有让子女学习书画的传统。童年记忆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碾稻子的石磨和石磙,爷爷经常带着他和小朋友在石磨上写字、画画,但他却唯独对玩泥巴更感兴趣。长大后,郑勇便把对玩泥巴的热情投入到了陶瓷之中。

说起对陶瓷的热爱,除了童年的热情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老师许怀喜了。许怀喜是一位坚持陶瓷创作多年的匠人,郑勇时常与他并肩创作,学到了很多制作技艺。而且在他的周围,像许怀喜这样的老工匠还有很多,甚至有些人为陶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对郑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复兴寿州窑的过程中,团队的努力与坚持更让他坚定不移。

据了解,寿州窑是唐代七大瓷窑之一,产品以黄釉为主,兼烧黑釉、茶叶末釉、酱红釉等。在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下,寿州窑以其独特的风格曾广受欢迎。遗憾的是,由于唐朝后期宫廷喜好的转变,寿州窑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工艺也逐渐失传。

团队复原寿州窑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其过程困难重重。由于寿州窑的陶器都是文物,他们只能去博物馆现场观察,虽然清楚了外观,但组成元素和釉料的配比方式却不得而知。所以,他们还尽可能地从《淮南地方志》《淮南子》等文献中查阅资料,并前往八公山、舜耕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以一个月一窑的频率,坚持烧了八年,虽然不可控因素太多,一个窑烧出的陶器,放置位置不同,出来的效果也可能不同,但我们坚持尝试陶土的各种成分配比,终于复原了寿州窑。”郑勇骄傲地说,目前已经掌握了鹅黄、定紫、鳝鱼黄、酱釉等色的配比,能稳定地烧制出这些釉色。

传统工艺的创新

在郑勇看来,复兴陶器远不止复原寿州窑这么简单,因为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使用它,才能称得上复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产品的要求并不局限于使用和欣赏,还会兼顾健康,所以‘传统工艺+大健康’就是一个创新点。”郑勇说。

郑勇随导师洪再生教授在日本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到,日本很多餐盘都是漆盘,这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漆艺是与陶艺、水墨并列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的媒材。我国不仅是漆艺发明国,更是全世界古漆器遗产最多的漆文化大国。作为一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独特技艺,漆艺材料与传统大漆工艺具有装饰性、与其他材料之间的良好融合性,如果与陶瓷结合,就会拥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郑勇想到,寿州窑工艺制成的陶器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土壤中还有很多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在适当提高泥土中有益元素含量的同时,如果能利用大漆的较强可塑性,将其涂在外部,以提高免疫力,这样的陶胎漆器会在无形中改善人体健康,符合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在和很多专家交流后,郑勇便开始了研究陶胎漆器。

陶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陶器上的大漆干了之后,要用砂纸打磨,从400目砂纸到2000目砂纸再到5000目砂纸,最后还要用珍珠粉加植物油继续抛光,这样才能保证陶胎漆器的光泽度。“和陶器一样,陶胎漆器也可以呈现出各种形态,兼具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郑勇说。

目前,他已经将做好的陶胎漆器提交到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测,从反馈上来看都是前期预测的满意结果。下一步,他还准备去做进一步检测,如果能够完全达到食品安全级别,就真正实现了陶胎漆器这一传统工艺在健康方面的创新。

陶瓷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郑勇的自我定位是陶瓷文化的传播者。他目前承担着中国陶瓷和中国漆画两门英语品牌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大多来自工艺美术专业和外国留学生,他们都是来学习传统陶瓷文化的。“德国、日本等都是陶瓷大国,他们自己的陶瓷工艺也非常厉害,色泽好、釉色好。但既然他们来中国学习传统瓷器,我就会让课程更有趣、更专业、更中国,让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郑勇说。

来上课的一部分学生对于陶瓷的制作有一定了解,但在郑勇看来,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只是皮毛。“每当我跟他们说起一些传统工艺和陶器发展历史时,他们都会被这种极具特色的中国陶瓷文化所吸引。”

有一次,郑勇给学生们讲授了斗彩工艺。这是一种要先在高温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放入小窑低温烘烤的工艺。这种烧制过之后还要再次烧制的工艺,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兴趣,也吊足了他们的胃口。

“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一味追求传统陶瓷的工艺和高度,而是希望他们每个人利用自己独树一帜的想象力,从简单出发,多思考、多创新,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郑勇认为,工艺美术在技艺学习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设计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只有一个好的点子才能衍生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

在这种思想的潜移默化下,郑勇的学生们勤思考、多创新,天马行空的想法常常让他眼前一亮。“曾经有个学生建议我们制作一种可以保温的瓷器,这样喝茶的时候就可以凉得慢了,这绝对是一个结合生活并认真思考的结果,非常实用,技术也可以实现。”郑勇解释道,比如在陶器底部加一层木质材料,隔绝外部温度,或是提高陶土铁元素含量,加快内部导热。

作为一名老师,听到学生的这些想法,郑勇非常激动:“因为我知道,我的陶瓷文化传播已经成功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