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诗瑶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4/17 13:09:20
选择字号:
杂谈交叉学科:喝咖啡为何聊出石墨烯

 

■从项目申报到考核评价,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做出调整,以遵循交叉学科的发展规律

不久前,一位专注于交叉学科领域基础研究的高校教授向笔者大倒苦水。“我们用物理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以研制性能更好的催化剂。可去物理系申请项目时,物理系说这是做化工,请去化工系申请。跑到化工系申请时,人家又说这个采用的是物理手段,应该去物理系申请。”

被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教授很是郁闷。他的尴尬确实是目前交叉学科发展受阻的一个缩影。

交叉学科,顾名思义,是集取学科之长、融合多元手段,共同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学科门类。在一些学科的实践中,交叉学科领域更容易找到新的科研生长点,当单一学科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往往需要借助其他学科方法或者手段攻克难题。

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交叉学科的产物。比如纳米技术,综合了物理学、材料学和化学等学科;量子通信技术,汇聚了量子力学、通信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再比如环境考古学,也是综合了地质学、气候学和环境学等多个领域学科。在涉及人口健康、能源、农业、军工等重要方面,交叉学科的贡献都有目共睹。

然而,上述这位教授的遭遇也不鲜见。在专家评审阶段,交叉学科也会遭遇类似的无奈。例如某个生命科学与物理学交叉的项目,请生物学的专家,他们认为这个项目不够“纯”。请物理学的专家,他们认为这个“太简单”,只是一种物理应用。这就造成了没人愿意来评审,也很少有“全才”能评审的局面。不仅如此,在考核评价、人员流动、成果归属等方面都缺乏更明确的规定,加上交叉学科难度大、风险高,并非一交叉就成功,往往会使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灰心丧气,甚至可能让这个门类滑向边缘。

实际上,国家一直要求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加大了对交叉学科的鼓励力度,在经费支持上做出相应调整。但在具体实施上,还需要对规则进行完善和细化。

首先要改变学科条块分割过于“呆板”的现状。我国科研体系均建立于传统的学科分类之上,现在学科虽然交叉融合了,但体制还是倾向于单一学科发展。从项目申报到考核评价,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做出调整,以遵循交叉学科的发展规律,打破跨学科和跨机构遇到的重重壁垒。

其次要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氛围。有学者讲到,国外的石墨烯技术是喝咖啡聊出来的——很多不同专业背景的教授们坐在一起喝咖啡,各抒所长,解放头脑,聊出了新意。因为,只有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借鉴,学科才能真的融合,而不是流于表面。

此外,还应建立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没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学术背景,科研人员很难想到去融、更好去融。在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上,应努力培养复合型科研人才,壮大人才队伍,促进交叉学科的繁荣。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