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4/7 10:26:24
选择字号:
运动App能个性化定制吗

 

■本报记者 王剑

很多热衷锻炼的人会在手机上绑定一款或多款“适合”自己的运动App,而且表示用它会上瘾。

据调查显示,运动App的使用活跃度仅次于天气和新闻资讯的应用。也确实如此,看一眼微信朋友圈,你就会被一个个汹涌而来的步数纪录和一个比一个高的能量消耗纪录截屏刷爆双眼。

然而,在众多运动App中,你使用的那款就适合你吗?它对我们日常运动健身是否有效果?

弥补坚持锻炼的短板

其实,无论你爱好与否,“锻炼健身对于几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需要长期甚至一辈子坚持的事情,但是做到坚持是非常困难的”。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郭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运动者的心理研究显示,具备了“支持”“鼓励”“结伴”三个因素,就更容易让一个人坚持锻炼。而运动App从某种程度上恰恰具备上述三个因素

郭黎向记者详细解释了这三个因素的含义。“支持”:运动App是基于手机定制的一款应用软件,在每天的使用过程中,手机就会自动记录下运动的起始时间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参数。这就为锻炼者在技术上提供了支持。

“鼓励”:每天把运动结果上传分享到朋友圈,这就意味着锻炼者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完全暴露在大家的视线中,他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他的锻炼结果,也是他有“勇气”接受大家审视的目光,在这样的氛围下就会激励他越做越好,每天的进步多一些。但这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就是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更快、更高、更好”、与别人攀比以达到炫耀的目的,而不惜违规,不停地摇晃手机,甚至请别人代劳,以产生增加运动量的假象。

“结伴”:手机除了记录,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社交。它可以帮助缺少玩伴的锻炼者呼朋唤友,让使用同款运动App的人结伴而行。

使用有技巧

目前市面上数不胜数的运动App,看似功能很细分,而针对运动App的相关研究显示,产品的功能大致仅仅具备健身视频、签到跟踪、制定计划、讨论互动以及数据统计功能。

郭黎告诉记者,总体上讲,目前还没有一款运动App是为某一项运动专业定制的,尤其是有些App号称可以计算能量消耗、能够测出人的心率,包括它的一些诊断功能等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只具有参考价值。

比如,用于跑步的运动App,它不外乎记录的是跑步时间、配速、路线、距离以及能量消耗的数据,但它缺乏对跑步者的状态的实时记录,像跑动过程中是处于上坡还是下坡、路面状况是平坦还是坑洼等影响热量消耗的因素,运动App却对这些细节无从知晓。

另外,什么样的运动App适合什么样的人群,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判断出来,而普通人群该使用哪款运动App,只是凭感觉、听朋友推荐,缺乏专业的判别能力。

就运动App工作原理,郭黎指出,它是基于手机传感器计算传导数据,而手机传感器在计步时存在一定误差。有人专门做过试验,如果与专业测量走步的加速度器比较,在低速和一定的高速的情况下,手机错误率有可能就比较大。

同时,利用手机App运动手环和手机记录显示,它们之间的记录差别高达10%,有些甚至达23%。比如运动手环记录的步数是3000步,而手机显示的是2700步,这无形中“蒸发”了300步,这也是基于手机传感器的误差造成的。

还有一些以GPS定位软件的跑步运动App,如果跑者呈圈状跑动,比如围着一栋楼或者街心花园跑步的话,记录数据误差就特别大,是因为起点和终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加之GPS本身有误差,所以跑的圈数越多误差就越大,运动App显示你跑了8公里,但实际上也许你只跑了五六公里。郭黎建议,为了更加准确,跑者最好把跑步的起点和终点的距离拉开——直线跑8公里比绕圈跑8公里的误差就会小很多。

技术上仍有空白

即使我们质疑了运动App的准确性和它设计中的科学性,然而它对锻炼者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使用手机运动App,就是出于手机的便捷性和主动记录的功能。”郭黎表示,“也正由于基于它的记录功能,因此也仅仅具有参考价值——可以用,但是偏重娱乐性,科学的意义不大;在用的时候要有技巧;也不要为了攀比,不停地摇晃手机以达到数字上的满足。”

另外,郭黎告诉记者,现在使用运动App的人群中,大学生群体用得比较多,因此这是个好事,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健身的意识。

最后,郭黎强调,“没有一款神奇的运动App”是完全个性化定制,比如囊括除了跑步、自行车这类相对简单的项目,而且那些诸如游泳、打太极拳、篮球、足球、力量练习等稍显复杂的个性化的运动项目,至少在目前从技术上还是一项空白。它只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是一种大众的娱乐锻炼工具。

“记录下来就有成就感,手机运动App的应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个潮流,有了它,参加锻炼的人更多了,在我看来它即使不够准确、还有一些弊端,但是有了运动App,你就能告诉自己‘去运动了’,这就是它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郭黎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4-07 第8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