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小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22 13:03:28
选择字号:
大学专业设置需要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

 

■尤小立

日前,媒体曝出湖北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小龙虾专业”和一个地级市创办“龙虾职业技术学院”的新闻。不用说,类似的新闻与云南某大学的“马铃薯学院”以及武汉某大学的“热干面研究院”刚出现时一样,自然会引起媒体和网友的热议。

过去,我们常听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名言,不知道这几所大学的管理者是不是也具备如此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反正,从他们的决断力看,他们确实是具备了。但现在大学的问题恰恰也在这里。大家都认为不可行、不合理或师生意见一大堆的事情,一些管理者偏要去做,不仅做,还要找一大堆理由证明做得正确。上述专业或学院的设置便是例证。

大学的专业设置不仅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也体现大学的特色。过去,国内大学的专业一向由教育部统一管理,大学的自主权无法伸张。近些年,教育部下放权力,各校的专业设置也逐渐放开。但专业设置权在学校,不见得就可以随意增设,大学的专业至少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即科学性和社会性。

先说科学性。无论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诞生,还是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大学的出现,无不秉承科学性的原则,可以说,科学性是大学赖以生存的基本原则。尽管西方学者早就提出对“科学主义”进行反思,近几年,又有国内学者对学术分科制(学科分类)提出异议,但并不能动摇科学原则的基本合理性。

拿“小龙虾专业”来说,按照国内的学科分类,它是在一级学科农学之下,而农学之下又有二级学科水产,以下又有水产养殖、捕捞学、渔业资源,再细分的话,又有淡水渔业及养殖、海水渔业及养殖等。以湖北的小龙虾养殖看,这个“小龙虾专业”应该隶属“淡水渔业及养殖”。如果当初申请新设专业的时候,不以“小龙虾”命名,而是以“淡水渔业养殖及管理(潜江特色渔业方向)”,“龙虾职业技术学院”改称“特色水产职业技术学院”,相信不会引起多少争议;同样的道理,“马铃薯学院”命名为“蔬菜种植及技术”,“热干面研究院”命名为“武汉特色面点加工与制作研究院”,也不会引来多少嘲讽。

当然,这些学校的管理者可能也确有苦衷。“小龙虾”是当地政府的“万师千店”工程的一部分,很可能经费还由小龙虾相关企业和店铺承担,名称也自然要体现所谓“地方特色”和“广告效应”;“马铃薯学院”“热干面研究院”的命名大概也有类似的情形。不过,为此而编出各种“正确”的理由,却只有“荒唐”二字可言。以马铃薯为例,即便它再有营养,以中国人长期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也永远不会把它当成主食,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对此体会更深。而在可以预测的未来,全国人民一起吃“小龙虾”和“热干面”的壮观景象,恐怕也不会出现。

如今,社会语言的童稚化倾向非常突出,作为高等文化机构的大学应该有所矫正,以名称的科学原则施以影响。但现在看,大学不仅没有加以矫正,施加正面的影响,反而是以童稚化为时髦,加以迎合。又是“小龙虾”、又是“马铃薯”,如果动物学专业也搞点“大熊猫”“东北虎”“穿山甲”,大学活脱脱成了一个动植物培育基地,哪还有“人”,还有大学的影子?因此,即使是强调为地方经济、地方建设服务,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在名称上也需要体现科学性。

这也牵涉到第二个原则:社会性。大学专业设置的社会性绝不仅是指满足职业需要。如果大学仅仅为就业或学生职业考虑,只要办职业培训班、速成班即可。大学管理者面对就业压力,也没必要饥不择食。

国内的高职院校很多是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或学院)的模式,但“德国模式”并非只培养应用性人才,注重纯粹的技能,他们也在强调全面性和跨学科,人文学科和人文因素也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剔除得如此之彻底。

从国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导向上说,也不应局限于培养“高级技工”,或者把“创新”仅仅理解成“创业”,好像一所大学没有设立“创业学院”就是不创新的表现。要改变转型期中国社会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准低下的局面,仅仅抓几十所研究型大学是没有用的。数量更多的教学型和职业技术类大学既然没有被排除在“大学”的序列之外,它本身就应该同时具有教育的功能。而督促这些院校保持和发挥这种教育功能,正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有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大学的社会责任应该更为重大,应该体现更为长远的眼光,承载更为宏大的梦想。

《中国科学报》 (2017-03-21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