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28 10:21:52
选择字号:
遏制艺考腐败须进行制度改革

 

■熊丙奇

日前,针对有关高校正在组织的2017年艺术类专业测试,教育部重申了各高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加强考试安全,严格规范管理,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艺术类专业考试公平公正。

艺考招生中的腐败问题,因前不久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前院长招生腐败被判刑而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不少舆论认为,这是由于高校艺考招生权力过大而造成,并由此建议减少甚至取消艺考校考。这完全是病急乱投医。艺考的招生腐败,不是因学校招生权力过大,而是因招生权没有现代大学制度制约,以及艺术人才培养在学历导向之下严重扭曲。

与我国大学艺术人才招生相比,国外一流艺术院校的招生权力要更大,但它们的艺术人才招生却鲜有招生腐败,原因何在?不妨以美术专业招生为例,国外艺术院校通常采取代表作申请制,即学生向大学提交自己的作品,大学招办经审核学生的代表作,及中学学业成绩进行录取。放在我国这还得了?代表作说不定就会找人画,可国外大学对此并不担心。一方面,学校会认真审核代表作,如果发现代表作造假,其艺术梦想可能就此破灭;另一方面,即便被大学录取,这只是给一纸录取通知书而已,学校在艺术人才培养中的要求极严,如果达不到要求将被淘汰,谁愿意没有艺术能力,花大笔钱去读艺术专业,然后被淘汰呢?再者,即使混到一张文凭,社会并不会用文凭来评价你,而是看你有无真实能力。

我国学生和学校对待艺术教育,首要的关注点不是艺术,而是文凭。对很多艺考学生来说,选择艺考是“曲线高考”,并无艺术兴趣,也不打算今后从事艺术事业。因此,能通过艺考被录取拿到一张文凭是相当部分艺考生的艺考追求。我国大学的艺术类人才培养也清楚知道学生的需求,并迎合这些需求。我国不少大学把扩大艺术类专业招生作为办学战略,根本不顾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在艺术人才培养中也基本没有淘汰。这意味着学生只要考上艺术专业,最后都可拿到学历、学位。

这就形成了艺考的灰色产业链。在此情况下,要求学校重视艺术类招生质量,最多在少数院校管用,大多数院校不会重视招生质量。学生的艺考目的和学校的艺术教育目的都不在艺术,而在学历。这一问题不解决,艺术教育就不可能正本清源,变得高雅起来。比如,教育部门针对艺考校考问题,要求各地美术类艺考都要实行省统考,这貌似规范艺考招生,但也会进一步让艺考技能化、应试化。艺术人才招生的质量并没有提高。

化解这一问题,根本的选择是取消国家授予文凭制度,由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办学、自授文凭。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再实行国家授予文凭制度,会在学历制度保护下制造劣质教育。一些学校会以授予国家文凭为卖点招生,把学校办为学店。与此同时,受教育者也更重视拿到一纸文凭,而非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我国相当部分学生考进大学后就不努力学习,就出于这一原因。

要求大学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对培养质量负责,在目前国家授予文凭制度之下也很难做到。除了有学校本身就在做贩卖国家文凭的生意外,大多学校也无提高培养质量的积极性。提高培养质量意味着要投入大量办学成本,对艺术人才培养更是如此,可有多少学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呢?

因此,从长远看,我国治理大学招生、人才培养的老大难问题,需要改革传统的学位授予制度,建立学校自主办学、社会专业机构认证的新制度。这才可能消除以学历为导向的“曲线高考”现象。而在眼下,遏制艺考中的腐败,不是强化行政力量对艺考招考工作的领导,而是必须抓好三件事。

一是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不受行政力量干预,独立制定招生标准并实施。这是我国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实行自主招生的同时推进教育和学术管理改革,建立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才能遏制招生中的潜规则。二是招生过程公开透明,给每个考生的考试进行录像,老师打分必须签字确认;三是建立完备的信息公示制度,要公开艺术类等特殊类型考生不涉及隐私的所有信息,包括对有疑问的艺考生可调阅考试现场资料复查。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7-02-28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