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29 9:11:08
选择字号:
炫彩2017生活篇:酷智科技 炫“紫”气生活

 

科技能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也许一时得不到答案。但当你拿着智能手机用NFC功能刷公交卡、支付超市货款,戴着智能手环随时监控自己的心跳与运动状态,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回到家后使用指纹锁开启家门,躺在沙发上用App购买物品时,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是科技不断渗透进生活的证明。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让高端前沿的科学技术成为具象,影响每个人。在2017年末,回望那些鲜活而有趣的应用,也让我们对未来生活科技多一些期待。

 


 

全面屏与曲面屏手机

今年,全面屏手机几乎成为各家手机生产厂商新品必备的配置。苹果、三星、小米、vivo、OPPO、一加、华为、金立等公司都在今年陆续推出了全面屏手机。

全面屏手机的推出自然有提高“颜值”、增加竞争力等原因存在,不过18:9的显示比例,确实在保持机身小巧和屏幕极佳的视觉效果同时,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因为拥有极限超窄边框屏幕的全面屏手机,比普通手机有更高的屏占比。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模具,全面屏可以拥有更大的屏幕。

相较全面屏,曲面屏手机似乎后期发力不足。今年年初,三星、华为、vivo、小米等手机推出了曲面屏手机时,其屏幕整体的弯曲设计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弧度与手心弧度完美贴合,减少单手操作时大拇指触摸屏幕的距离,理论上有助于提升大尺寸屏幕下横向跨屏操作的体验。而且,曲面屏侧边栏的快捷操作也受到不少用户的好评。再加上,曲面屏幕可以让手机持有者拥有更好的信息私密性。但可惜的是,曲面OLED屏的生产工艺还未成熟,稳定性成为最大的挑战;其次,在较大的屏幕尺寸,OLED良品率低,导致了曲面OLED屏幕成本居高不下,自然也影响了市场占有率。

 


 

虚拟现实眼镜

当你戴上虚拟现实(VR)眼镜时,你可能会立刻身处太空,成为一名正在宇宙空间行走的宇航员;也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滑雪运动员,站在雪山顶上,准备体验高级滑雪道……这一切虽然只是计算机虚拟,但如何配合外部设备产生的震荡、加速、翻转等感觉,着实让人身临其境。

在游戏领域中,VR的出现让不少玩家大呼过瘾。11月28日,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与中娱智库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报告专门对中国的VR游戏市场进行了分析,指出今年多款客户端游戏推出VR版本,游戏游艺设备积极引进VR玩法。这种玩法浸入式体验更强,更是受到不少玩家的追捧。

VR技术的出现甚至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推进了一些学科的发展。比如心理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借助VR帮助人们正视自己的恐惧;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轻易地进行手术部位的精确定位;在电视转播过程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转播体育比赛的时候实时地将辅助信息叠加到画面中,使观众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智能家居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衍生产品不断涌现,快速进入普通家庭。智能家居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智能无线路由器、网络电视盒、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产品等,组成多样的智能家庭生态系统,这些已经成为未来智能家居发展的“主旋律”。

当你回到家,只需按下一个按钮,智能照明系统就可以将灯光与亮度值在一瞬间调整到适当的状态,从而实现灯光场景与现场需要完美结合;家中的空调、地暖等也可以通过远程系统进行开闭、调温控制;即便家中无人,通过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探测器,也可自动开启空调及新风除霾系统;同时可视对讲终端可显示室内温度及空气质量数值;安防报警可实现当家中有非法入侵者或者煤气泄漏时系统会自动拨打电话、发短信或抓拍图片到指定用户手机及物业中心……

这些功能已经实现,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智能家居功能等待人们的发掘。

 


 

智能机器人

2016年,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打败李在石,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小觑。2017年,更多人工智能机器人涌现出来。

在英国新闻直播间做客的索菲亚机器人甚至成为了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她虽然是机器人,但仿真的外表与多样的表情,看起来更接近真人。这是因为她使用了名为Frubber的延展性材料制作,令其脸上的毛孔大小能达到4至40毫微米,与人类基本没有差别。而且,她还能凭借脸部和颈部62个肌肉结构来自然地变换面部表情。

有表情丰富的机器人,也有运动能力超强的机器人。去年就曾经引起人们注意的Atlas 机器人,今年的运动技能“更上一层楼”。它可以来回滚动、下台阶、旋转、跳跃、蹲下,然后捡起箱子;还能在被外力打断的情况下,重新站立继续之前的动作;还可以在野外雪天山地上保持直立行走,要知道以前就是让两条腿的机器人走路稳当都是个大难题。Atlas的成功,则在肢体动作上更接近人类。

当然,除了高精尖的智能机器人,一些拥有可爱外形的机器人已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它们能够了解情境和环境,识别特定的人,并用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独特的声音回答问题,成为陪伴孩子和老人的良伴。

 


 

面部识别

继指纹识别之后,面部识别技术在今年大显身手,成为另一项被应用到移动终端的生物识别技术。小米、华为、OPPO等新出的手机都搭载了人脸识别。

在这些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中,最令人惊艳的当属苹果公司在iPhone X上搭载的Face ID。因为国内大部分手机采用的是2D人脸解锁方案,这意味着如果手机在硬件配置上还是基于传统的摄像头硬件技术和配置,将会面临很大安全性问题,比如前段时间有新闻爆料三星的人脸识别解锁用一张用户的照片也可以解锁。而iPhoneX的人脸识别,是物理学、生物学、仿生学的应用,未来会涉及到刷脸支付、刷脸解锁、人工智能等。

iPhone X上的Face ID的原理则基于手机前端主动发射的特定红外结构光照射在检测物体上,通过3万多个点位获得人脸的3D图像数据,苹果为此打造了A11 Bionic 神经引擎,神经引擎使用双核设计,每秒运算 6000亿次。而且,苹果官方声称,FaceID的出错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比Touch ID五万分之一要低很多,几乎不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此外,苹果还根据 A11 芯片的能力专门构建了自己的神经网络,为人脸识别提供了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正是这一切让网友各种调侃的卸妆前后、发型变换、有无眼镜等都能快速识别,并能够记录日常细微的面部变化。

 


 

可穿戴智能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虽不是今年的新宠,但其技术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它正朝向更实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比如今年最火的一款可以发视频的太阳镜Spectacles,可以随时无声地同步眼睛看到的美好片段,如拍摄宠物、亲子互动,运动中比如滑板、骑行都非常方便。它拥有115度广角镜头,每10秒一次的随心录制精彩瞬间,之后,眼镜还可将录制完的片段自动通过蓝牙上传到App里面,然后在App里查看即可。

不仅眼镜成为视频拍摄工具,手环还能成为手指接打电话的媒介。一款名为SGNL的手环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然后利用骨传导就可以将声音从手表传到手指上。使用者只要用手指按住耳孔就可以接听电话。

而Magic Ring智能戒指则能够模拟和复制各种频段的非接触式IC、ID芯片,无论是门禁、楼宇门、电梯卡、购物卡、公交地铁卡、考勤卡,都可以用这枚智能戒指直接代替。这款智能戒指采用了液态钨金打造,内置了双核MCU NXP芯片,并镶嵌了磁石、锗粒和FIR能量石,可以保护使用者的身体不会受到周围电子设备所发出电磁波的伤害,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共享生活

共享单车经历了年初井喷式发展到年末萧条萎靡,成为了2017年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与支付宝、高铁和网购共同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共享单车属于共享经济,在共享经济的大家庭中,不仅有单车,还有汽车、健身房、打印机等,甚至连宿舍也可以共享。

6月,成都双流率先启动“空港旅游共享之旅”,以“高校+双创+旅游”的模式“联姻”,整合和利用区域各类闲置资源。为此,西南民大今年暑假开放41间共享宿舍,几乎每天都有人造访成都这所高校的共享宿舍,有学生称住宿18天仅花费425元。据悉,该校还开放了文史馆、食堂和体育场馆。

住宿共享似乎更像是旅馆的高校版,共享体育用品更迎合了不少体育爱好者的兴趣。8月初,全国首家共享体育用品项目落户重庆并正式投入使用,用户只需缴纳一定押金,就能够以每半小时1元的价格(每天最高8元)玩转所有产品,所有铺设点通用,押金缴纳后可随时提现。如果运动场地不够,或许可以试试共享运动仓。它占地约5平方米,仓内放置一台跑步机,并安装有空调、电视、照明设备等辅助器材。用户只需下载App进行注册,随后支付押金,并通过App线上预约、扫码开门等就可以体验“室内健身”。

如果你不喜欢运动而热爱读书,那么共享图书平台更能满足你的需求。这款名为“借书人”的共享图书平台也打破定式,让人不限时、不限量地借书,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图书馆的地域隔阂,可以全国送书上门。用户只需缴纳快递费、包装费等服务费和押金就可以借阅图书,等待还书后,押金将全部返还。

在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共享生活方式落地,让人们以更少的成本,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无人驾驶

7月,在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北京五环路上,当时车辆不仅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而且在实线时并线。事后,北京市交管部门介入此事,并称公安交管部门支持无人驾驶技术创新,但应当依法、安全、科学进行。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予以查处。随后,李彦宏也公开表示接到了罚单。

5个月后的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就颁布了国内首部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管理法规,率先填补了这方面的立法“空白”。这意味着,北京将成为国内第一个自动驾驶车,可以合法进行上路测试的城市,也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正在我国悄然解封。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被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标。不过,即便无人驾驶技术达到了如同人脑般智能化“独立行为能力”的水平,仍存在“是否比人类驾驶更安全”的伦理和法规挑战,更不会解决目前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互联、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和电力驱动为未来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只有将车、路、智能交通信息网络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满足人们乘车出行的需求。(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袁一雪整理,郭刚制版)

《中国科学报》 (2017-12-29 第8版 生活篇)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