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15 9:38:57
选择字号:
宋英杰:“气象先生”的科普经

 

作为最为中国人熟悉的“气象先生”,在做气象科普的过程中,宋英杰十分注重科普新方式新方法的探讨。

问不倒、随时在、特别逗

宋英杰的微博粉丝量超过90万,发布的内容涵盖气象知识、社会热点,有答网友问,也有转发评论。做科普要兼顾严谨性和趣味性,这已经是绝大部分科普人的共识。但如何才能做到二者兼具,却是件难度颇大的事情。在20多年从业基础上,宋英杰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科普方法论。

“我把科普大概分成了三类,你能做到其一,那就及格了;如果三类都做到了,那就太精彩了。第一就是问不倒。问不倒就是让问题有一个归宿,能够解惑。第二是随时在。现在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要随时在线,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明天下雨吗?你3天之后回答我,那就没有意义了。科普有一个及时解惑的功效。第三就是特别逗,要有意思。大家都有娱乐精神,烹饪都讲究色香味俱全。你不能告诉大家:我这个特别有营养,但是特别不好吃。”

2004年,宋英杰应邀以气象主播的身份参加某卫视的直播。他承诺节目中新闻主播可以随时向自己发问,并且不必提前准备好问题。“我一定会被问倒的。被问倒也是一个很刺激的过程,看你如何应答这个事。你是‘问不倒’、‘随时在’还是‘特别逗’,能承担哪一条,就预设了你的科普使命。”

将自己推到悬崖边、千钧一发,却同时也看到了陡峭山壁上的葱郁树木。“承诺了之后就开始大量地被动学习。我给自己的要求是能用学识答的,一定用学识答;不能用学识答的,用口才和智慧答。直播的次数多了,自己也有了大量的积累。”宋英杰告诉记者,自己最多的时候一天上八档直播,悬崖边的生活,很惊险,但也很快乐。

个性化、分众化、N次化

翻看宋英杰的微博,以及在各种场合与观众的互动,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学识渊博,且“萌萌哒”,亦文采斐然的科普专家。

以对“大雪”当天并无雪花这件事情的解读为例,他写道:“降雪,是冷暖空气的约会:如果只有冷空气孤独地来,只是风一阵……只有暖空气寂寞地等,只是雾一场……”将雪花解读成冷暖空气的约会,无比浪漫;隐形中又解释了为何大雪无雪。注意,此条微博发送自“萌主的客户端”。

在宋英杰看来,账号是作者的分身,科普要个性化。可以萌、可以高冷,重要的是要是本人真实个性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去做“人设”。“在业内我倡导每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性情,进行个性化科普。不是抄词典、背教材、上课程,而是依照自己的性情进行科普。卖萌挺好玩的,那首先问题是你萌吗?如果说你不萌那是会卖完的。你本身要萌,然后才能去卖萌;你不萌,只是看卖萌挺占便宜的,这不行,一定要贴近自己的性情去做科普。”

回答网友提问如同直播一样,每个问题都可能来得措手不及。“原来的传播是大众化的,现在是分众化的。分众化要求你必须为每个人、每个区域、每个群体量身定做,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网络提供了双向了解的可能,在回答问题之前,宋英杰会去了解下这名网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立场、有什么喜好、与自己是什么关系,从而定制化地回答。“技术赋予了网友提问的权利,也赋予了你观看的权利,那为什么还要用传统的方式去做科普呢?”

得益于技术进步,使得原来的单向线性传播可以进行双向、多向,甚至N次化的传播。“因为技术赋权,每个人都有评论的能力、转播的权利,也使得这个传播过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好的科普要有能力激发接力再传播,它是流水而不是湖泊。不是水到这了就不动了,而是继续在流动。不仅要传播得更远,也要产生更多新的支流,引发新问题。”

《中国科学报》 (2017-12-15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