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8 14:42:09
选择字号:
煤炭转型正当时 只为“黑金”换新颜

 

“黑金”,是人们赠予煤炭的又一个名字。“黑”是它的颜色,“金”是它的价值。

3000多年来,它被追捧,也被驱逐;曾铸就繁荣,也曾制造阴霾。它本身并无对错,一切取决于人类。而现在,我们为它注入了新的内涵——安全、高效、绿色。

新时代的中国,煤炭转型正当时。

大同的天,别样的蓝     

讲述人:本报记者 唐琳

出发当天,北京的天气不算好,雾蒙蒙的让人倍感压抑。沿着高速一路向西,我在心里默默描绘大同的样子。但无论如何勾画,都没想到迎接我们的,会是那样一种别样而纯粹的蓝。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同,也是第一次深入煤矿矿区。印象里这个“空气中都飘着焦煤味儿”的“中国煤都”,如今却以一副“近三亚”的样貌生生闯入眼帘。这样的蜕变,离不开作为大同“经济顶梁柱”的煤矿的率先垂范。

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建设的第一个千万吨级矿井塔山矿上,抬头是湛蓝,脚下是翠绿,放眼望去,唯独不见想象中的那抹黑色。如今,以塔山矿为代表的大同煤矿,从原煤生产到煤炭洗选,从精煤储存到外运装车,整个煤流系统早已实现“产煤不见煤”的全部封闭管理。

驱车来到距离煤矿不远处的煤矸石堆放区,本该尘土飞扬的这里已然生出了点点新绿,稀疏而顽强。赶着羊群的村民徜徉其间,相得益彰。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位土生土长的大同同行,配合着口中的连连惊叹,手中的快门声急促而热烈。

我也抬手拍下了“大同蓝”,同时发布在“朋友圈”和微博。前者收到了同行们的一致点赞,后者则收获了一条来自陌生大同网友的评论:“建设新煤矿,打造新生活,这随处可见。”

一线矿工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讲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康红普

随着控制台发出指令,同忻矿综采放顶煤智能化工作面缓缓启动。轰鸣声打破沉寂,采煤机稳步前行,割煤、推溜、移架、放煤,然后滚滚的“乌金”流水般地从井下奔向地面。这一刻,感动、欣慰、自豪。

20多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我国各大矿区,深入到几百米、上千米的井下,因而深知安全与高效的重要意义,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则是兼顾安全与高效的必然道路。为此,中国的煤炭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倦怠。截至今年年初,我国煤矿已有47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工作初具成效。

但这远远不够。虽然简单条件下的智能化开采已基本实现,但特厚煤层等复杂条件下的智能化开采技术还远未攻克。越是复杂的开采环境,越需要智能化开采,就越需要我们去为之努力。

同忻矿综采放顶煤智能化工作面的运行是一次飞跃,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填补了技术空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工作是被矿工期待着的。当采煤工人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这项技术“特别好、特别满意”的时候,一切攻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化作了无穷的动力。一线矿工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为了不负这份期待与信任,我们将在特厚煤层放顶煤智能化开采的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有一天能彻底改变我国井工煤矿采煤模式及作业环境,实现“采煤不下井”的梦想。

有变化才有未来

讲述人:陕煤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智能化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工程师金鑫

一直以来,煤炭人的梦想就是“采煤不用人,上班如白领”。或许早年间这样说,会让人觉得是“痴心妄想”,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等各类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这一梦想离我们已不太遥远。

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煤矿从事皮带运输、综采等工作,跑遍了百米井下的角角落落,这里是我的“主战场”,也是我第二个家,煤矿人的梦想也是我自己的梦想。

煤矿的综采工作面是原煤生产的第一线,也是生产作业环境最恶劣、危害最大的地方。2016年,公司的252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正式开工建设,我带领团队在智能化管理中心集结,全面负责矿井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中心的负责人,我很清楚智能化工作面对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和日常维护的技术难度以及维护现场作业人员所需面临的恶劣环境。

还记得今年初,为解决煤机随机控制通信光缆常被煤块损坏的问题,团队在综采队工友的配合下,前后进行了5次通信光缆更换,一干就是8小时。7月,井下有一台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整个综采系统出现运行隐患,但当时厂家没有合适的备件可以替代,为了应急,我们的技术人员积极协调厂家,在公司现有的设备和备件基础上,通过改进、调试、配套,在井下连续奋战18个小时后,终于解决了系统的运行隐患。

智能化综采技术在传统煤炭生产上的探索与应用,让我们看到了煤企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推进该技术落地的一名参与者,我感到十分自豪,并对矿山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年终手记

让煤炭“中国梦”照进现实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产煤第一大国。煤炭之于中国的意义绝不限于“能源”二字。作为现阶段最为可靠的基本能源品种,煤炭关系到能源的安全、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其早已与中国的发展“血脉相连”。

以2012年为节点,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从“黄金十年”骤然跌入“寒冬时期”的巨变。而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状况较差、技术粗放、资源采出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积弊,更使得还未来得及挥手告别昔日风光岁月的煤炭企业迅速坠入了发展冰河期。

随着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必然。对于困境中的煤炭行业而言,必须要进行自我革命,探索出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的发展之路。

2016年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去产能”是煤炭行业的主要任务。当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显然,“去产能”已成为煤炭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词。

去产能,不是不要产能,而是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部委出台的一系列去产能相关政策的推动和煤炭科技创新的支撑下,近两三年来,行业化解、淘汰过剩产能成效显著。2016、2017连续两年发布的我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行榜显示,参评矿井中符合科学产能要求的企业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国家发改委预计,到今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将从2015年的1.08万处减少到7000处左右。我国煤炭去产能任务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为既能安全高效采煤,又能绿色环保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如今,“地上不见煤,地下不见人”的煤炭开采新时代正朝我们阔步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座座现代化煤矿都将旧貌换新颜,以安全、高效、绿色的煤炭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