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张楠 张行勇 刘晓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24 9:10:20
选择字号:
科技界等热议十九大报告:以饱满热情建设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王佳雯 张楠 张行勇 刘晓倩

12次提及“生态文明”,15次提及“绿色”,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美丽中国浓墨重彩的阐述,将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蓝图绘制得更加清晰。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法”直击人心,在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方向的同时,更让科技界代表、专家心中涌起奋进的暖流。

新提法,远见卓识令人振奋

十九大代表、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邵芸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时,不觉联想到了自己的工作。

她工作的罗布泊在汉朝曾是号称方圆300里的大湖泊,如今却是一片荒漠。穿越千年,人们能看到当初的一次干旱事件对今天的影响。而十九大报告中“千年大计”这一关键词,让她认识到了党中央的远见卓识。

“党中央、习总书记真的是非常有远见——我们今天的行为也会对千年以后的子孙后代产生影响,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需要保护好环境。”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炜琳认为:“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增加了‘美丽’二字,让人眼前一亮。可以想见,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也有同样的感觉。他对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提升计划”的提法十分关注。“原来都提城镇化,现在这是一个彻底的观念改变。”“农业、农村永远不能被忘记”,而这将激发我国发展的新活力。

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开创性举措,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对此,张正斌深有体会。“坐车从郑州到陕西地段,以前黄土高原是真正的黄、荒、秃高原,而如今却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绿色。”他说。

然而,取得的成绩并未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脚步放缓,科技界也从十九大报告中听到了更加催人奋进的号角。

“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透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定位更加清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决心更加坚定不移。”孙炜琳说。

十九大代表、甘肃省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也深有感悟:“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决策和重大部署非常符合陇南实际,为我们发展绿色经济指明了方向。”

听完报告,他已经为陇南未来的发展做起了打算。“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认真呵护山青水绿天蓝的良好生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农业特色富民产业、乡村生态旅游业,力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建设宁静、和谐、美丽的新陇南。”

新举措,让生态观深入人心

专家从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读出了决心,更读出了党中央将用更科学、可持续的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睿智。

“从十九大报告中能看出,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孙炜琳说,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共生的,这也指明了生态文明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生态美好,金山银山就是要经济效益,国家生态文明的落实,既让你搞生态也让你赚钱,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张正斌表示。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生态产品”的内涵所在。

张正斌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发展需要设计更巧妙、更符合生态经济的路子。”他举例道,南方在竹子生长区域进行竹子深加工产品开发、北京周边农庄的生态旅游、黄土高原果树经济等都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说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孙雪涛已然从十九大报告中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为自己所处的陇南市未来发展带来的潜力。“陇南虽然发展滞后,但许多地方都没有被过度开发。随着人们对‘原生态’生活方式需求的增长,陇南‘原生态’的现状成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在优势。”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让生态带来价值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是其推进的重要一环。

“我们的中国梦是美丽的梦,人对生活的总体向往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必须是生态环境健康良好的,要让人们牢牢树立这样的概念,把这个概念根植到人心里面,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邵芸说。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邵芸看来,就需要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每个公民都对生态文明的发展负有责任。

新目标,科技界大有可为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相较以往增加了“美丽”二字。

而这个“美丽”的中国梦,让科技界感到大有可为。

“此次报告对我们的工作很有触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勇期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看到农业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同样从事农业领域研究的孙炜琳关心的也是在农业领域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将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孙炜琳指出,相关研究“大有可为”。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生态保护任重道远”让邵芸深有同感。“我们遥感人一定要做好蓝天绿水青山净土的守护者,我们的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很重要,我们也感到任重道远。”她说。

对于未来在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十九大代表、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科技厅厅长卢建军也有自己的思考。

“我们科技创新工作也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需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整合科技资源、凝聚创新力量,把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

他表示,要加强高新技术,如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到低能耗、低污染、效益高的新兴产业。通过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尽管任务繁重,但在谈到百姓什么时候可以真正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画卷中时,专家都表现得十分乐观、有信心。

邵芸告诉记者,随着科技发展,生产过程本身也会更加趋于环保,会有更环保的技术提供给大家使用。此外,党中央提出了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梦想,随着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大众也会变得更自觉。而从她所从事的遥感领域来说,监测的手段本身就是对排放行为的约束,监测技术也会越来越好。

孙炜琳也表示,“经过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随着科技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就在不远的将来。”

《中国科学报》 (2017-10-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