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4 9:59:35
选择字号:
终身教师与“终身制教师”

 

■陈彬

不久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提高教育质量,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改进教师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潜心教学、终身从教。

有意思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有关教师“终身从教”的话题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这一年、湖南、浙江等地先后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教师“终身制”被打破,而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教师取消编制的传闻在2016年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方面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另一方面又鼓励教师终身从教。这看似矛盾的两项举措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建立一种既能淘汰“落后者”,又能留住“先进者”的美好愿望。

然而,愿望虽然美好,如果没有行动的话,愿望永远只是愿望。

这里的“行动”当然不仅限于“改进教师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这么简单,因为阻碍教师“优胜劣汰”的,并不是教师本身技能的高低,而是我们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师考核机制,以及能够让优秀教师安心教学的配套管理体制。

这并不难理解,以高校为例,只要与高校教师稍加交谈,就不难听见各种各样关于学校管理体系的抱怨。2016年教师节期间,本报针对“什么影响教师幸福感”的话题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待遇过低和晋升通道不畅是高校教师反映最大的两个问题,而这恰恰是关系到教师“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最核心问题。

因此,要想真正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其关键因素并不是提升教师能力,而是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真正使教师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和价值,同时健全教师考评机制,使有能力(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科研能力)的教师能够获得与之相配的地位。只有激发出对现有岗位源自内心的满足感,才能实现让优秀教师“终身从教”的最终目的。

《中国科学报》 (2017-01-24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