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永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3 10:39:21
选择字号:
关注科研体制改革:让顶尖人才冲击顶尖难题

 

日前,中国科学院推出的一项名为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以下简称前沿计划),赢得科技界的普遍点赞。许多科研人员认为,前沿计划是我国科研管理改革的创新性举措,在我国科研管理和人才计划改革中具有引领作用,对我国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中科院为何要推出前沿计划?该计划与以往的科技计划有何不同?其创新性与引领性意义何在?

基础前沿研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前沿计划,中科院高度重视,而且寄予厚望。”中科院副秘书长汪克强研究员向记者透露。

“前沿计划的目标很明确:探索科研管理的新路径、为顶尖科学家创造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支持他们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的重大科学问题,从实现更多原创发现、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开辟更多新的领域方向,产出更多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汪克强介绍。

他进一步解释,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管理是围着项目转,经费以竞争性经费为主,稳定支持经费相对偏少。这一直是我国科研人员反映比较集中的现象,也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特别是基础前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科研人员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申请各类科技项目,并承受随之而来的大量评审、考核、验收等工作,使他们难以持续研究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同时,申请竞争性经费通常要求科研人员在短期内产出成果,这使得他们不敢选择基础性强、周期长、风险大、产出不确定的研究方向,坐不了冷板凳、啃不起硬骨头,影响了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出。”

“基础前沿研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长期专注和坚持,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只有将科学家从四处找钱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持,才能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使他们集中精力、安心致研。”汪克强坦诚道,“中科院希望通过实施前沿计划,创新基础前沿研究支持方式,创新科研管理和服务方式,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精力潜心科研,提升我国基础前沿研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中科院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为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408名科学家的项目入选首批计划

前沿计划与以往的科技计划有何不同?“我国在科研资助上是以支持项目为主,是以项目定人。前沿计划则是把支持人与支持项目结合起来,是以人定项目。”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介绍说,“换句话说,我们首先是看人,其次才是看项目。”

据介绍,前沿计划主要支持三类科学家所开展的研究项目:院士级人才,即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院士和国际公认的顶尖科学家;杰青后人才,即曾经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已结题的中年拔尖科学家;具有突破性创新思想和优秀科研潜质的40岁以下的拔尖青年科学家。

“这三类人才涵盖了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拔尖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学术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科研资助需求。”高鸿钧表示,青年拔尖科学家思维活跃、热情高、活力强,是创新的生力军,应鼓励和支持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挑战世界科学难题、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在科学前沿研究实践中磨练成长;中年拔尖科学家已经具备良好的科研实力,年富力强,需要在他们学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支持其在前期科研工作基础上厚积薄发,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而对于有长期学术积累和很强学术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应支持他们充分发挥把握学术方向准、解决重大关键科学问题能力强、善于组织团队协同攻关的优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出重大原创成果。

“这三类顶尖科学家是我国科技实现由跟跑到领跑转型的中坚力量,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前沿领域攻城拔地、创新引领,唯一缺乏的就是能保障其潜心研究、持久攻关的稳定支持。”高鸿钧说。

据介绍,为尽量避免行政化导致的遗珠之憾,中科院采取单位推荐和院士联名推荐两种方式。“2016年6月中科院面向全院征集项目建议,收到来自102个研究院所和大学申报的557份项目建议书。经过高规格的层层评审,最终批准了98个研究单位的408名拔尖科学家提出的项目申请入选首批前沿计划。”高鸿钧说,资助范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医学、地学、信息、技术、前沿交叉等多个研究领域;受资助的三类科学家比例大致为2∶4∶4,中年、青年顶尖科学家占了八成。

理论、实验项目分类支持

据介绍,首批前沿计划项目的总经费超过10亿元——这笔大钱如何分配?与以往科技计划支持有何不同?

“首先是以人为本。”汪克强说,前沿计划根据不同类型拔尖人才的学术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确定支持项目的类型、方式和额度,充分体现了对基础前沿研究骨干人才的重视。

“在资助时间上,体现了稳定支持的特点。”汪克强告诉记者,支持项目分为直接支持和后支持(动态支持)两类,直接支持类项目将连续5年给予稳定支持;后支持(动态支持)类项目在给予2年支持后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再确定是否给予后续支持。

在资助额度上,实行分类支持。据高鸿钧介绍,根据科研工作性质不同,分为理论类项目和实验类项目进行支持。其中,理论类项目的支持额度为“院士或顶尖科学家”和“中年拔尖科学家”为20万/年,“拔尖青年科学家”为10万/年。实验类项目的支持额度为“院士或顶尖科学家”为80万/年—100万/年,“中年拔尖科学家”为60万/年,“拔尖青年科学家”为50万/年。“在编制经费预算时,我们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在项目执行期间可根据受资助者经费的实际需求状况‘按需调整’。”

“此外,前沿计划所支持的科学家(或团队)不仅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而且其科研经费存在一定缺口。”高鸿钧说,“我们不想锦上添花,而是要努力雪中送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