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6 10:01:42
选择字号:
缅怀王如松院士,让生态火苗延续

 王如松

“哲学视野、科学精神、美学品位和天地情怀”,这正是他本人精神境界的写照。

■本报记者 王卉

“我当时博士生面试,就是坐在这张沙发上。”日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在走进“王如松纪念室”时,如是说。在著名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逝世两周年之际,“王如松纪念室”在他的母校安徽省淮北一中揭牌。

他的部分遗物,很多著述、文章、资料都已经并将继续搜集运抵这里。在学界及亲友、弟子们看来,这里正是它们的最好去处。

传承

“他去世之后,有很多学生来找我们要王如松老师的资料。有这样一个基地,对于研究王老师的生态思想以至中国城市生态学的思想体系都非常重要。”作为王如松的博士生,何永说。

“这个纪念室可能是一个火苗,”何永认为,这对于年轻学子的学科启蒙教育也是非常难得的。

两年前获悉王如松去世的消息,淮北市政府及淮北一中都很重视,迅速派人参加了追悼会。“毕竟是我们的优秀校友,而且王如松院士对淮北感情很深厚,对淮北的生态城市建设做了很大贡献。”淮北一中校长马颖说。

包括在整理王如松遗物和书籍等资料过程中,他的学术造诣、人格魅力、家国情怀都深深打动大家。马颖表示,“每个参与的人,都受到一种感召和激励。我们认为这应该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让一代代孩子汲取更多精神力量。”

可能的话,马颖也希望以此为平台,邀请更多生态学界人士走进淮北一中,给孩子们更多指导和引导。该校在生物、化学、地理学科方面有优势,这都与生态密切相关。

很多人也建议纪念室能把所有王如松的成果电子化,建成网站。“这将会给淮北一中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任景明表示。

开拓

在王如松去世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胡锦涛两任总书记致唁电表示哀悼,李克强、温家宝两任总理及众多中央领导人敬送花圈。中央高层领导重视他的学术成就,王如松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论和所从事的城市生态学实践,为国家生态战略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做出了很大贡献。

王如松是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生态学博士,是中国城市生态学的奠基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在世界生态学界享有崇高威望。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吕永龙,曾经做过王如松8年助手,在他看来,从学术上,王如松有多项开拓性工作。

比如,1984年王如松就与导师马世骏院士一起创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马世骏思想很先进,率先把系统科学方法纳入生态学应用,真正推进这项工作的是王如松。“该理论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在国际上比同类理论要超前很多年。”吕永龙评价。

在中国城市生态学方面王如松也发挥了组建和开拓作用。王如松博士论文方向就是城市生态学。“当时大家不认为城市有生态,现在变成大家都在说城市生态。”吕永龙说。

从20世纪80年代起,王如松在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村建设中,起了非常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最近中国生态学学会将组建一个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1991年由王如松和吕永龙撰写的一篇文章,被视为真正的产业生态在中国的第一篇文章。后来淮北生态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对产业生态的实践。

王如松真正推进了中国生态学走向国际,不仅曾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也曾担任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第一副主席、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东亚生态学会主席等。

精神

“他心太善,面子薄,不推任何事,没有节假日,把自己累病了。”淮北市退休教师协会理事长、王如松高中同学刘幼国痛惜地说。

“他认真负责,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锋补充道,他是王如松的博士生,毕业后留下长期担任他的助手。

王如松要求博士生不仅要有广博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哲学视野、科学精神、美学品位和天地情怀”,这正是他本人精神境界的写照。他立足生态,放眼天下,为解决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的生态问题大声疾呼,呕心沥血。他博览群书,雅好文学,悦数理而敦诗书,格万物而致良知,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完美融合。

王如松还是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耿丽丽介绍,在王如松担任中央科技委主任的十年间,带领科技委30多位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调研成果,许多意见建议在国家宏观决策中被采纳。

从2003年他就在农工党创办了“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并延续至今,那时“生态健康”还不被人们了解和认知,王如松就敏锐地关注到环境变化对国民健康的胁迫效应和生态保健的迫切性,希望用农工党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健康生态的建设。

在每次会后,王如松还为地方发展进行专题咨询出谋划策,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生态人居和生态健康的典型示范企业和实验基地,把生态健康成果落在实处。

任景明于20世纪90年代任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海南分院常务副院长时,接触到王如松的复合生态理念的。他对这套思想非常推崇,后来投到王如松门下读博士,也希望在这个领域里能有一些贡献和建树。

“感到受益匪浅。”任景明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战略环境评价,他认为很多不良环境后果,看似是具体项目造成的,实际上是由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造成的。从政府决策源头,怎么把对环境的考虑纳入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决策,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框架和思想武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盛学斌,曾与王如松共事十多年。他清楚记得在 1996年的一次会议上,王如松提出要把生态学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中,遇到很大阻力,很多同行包括一些院士不理解甚至否定。他据理力争,后来还是得到同行认可、国家政策关照,其复合生态学理念在国家各个层面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坚持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盛学斌感慨地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1-16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