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爽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16 9:12:48
选择字号:
天宫二号飞控目击

 

9月15日22时03分,天宫二号进入1分钟倒计时准备。等待时的沉静与忙碌时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已经做好各项准备,技术人员全部到位,高度专注的等待发射时刻的到来。

“……3、2、1,点火。”22时04分,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东风飞行正常、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长江五号跟踪开始……”来自不同方向测控站的报告声接连响起。

飞控中心科技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实时画面,紧张地处理着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一串串数据信息。在他们的手中,这些数据将转化为飞行器的实时状态,有如手中握着一条无形的线,时刻掌握天宫二号的脉象。

当调度传来“器箭分离”的口令后,大厅现场响起了掌声。与大厅一墙之隔的轨道室机房里,轨道工程师张宇和他的团队正争分夺秒地计算着飞行器的入轨参数,8分钟内,他们就要发布最优轨道参数,确定航天器的精确位置。

这是“接力棒”交接至关重要的第一棒。天宫二号是否成功入轨,“接力棒”是否成功交接,一切都看张宇的计算结果。

中央军委委员、任务总指挥长、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张又侠(请编辑大人再查新华社通稿)宣布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大厅现场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呼声。

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李剑在当天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与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不同,这次任务中心面临着任务周期更长、在轨试验更多、技术要求更高的形势特点。

据了解,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北京飞控中心先后完成100多套的飞控实施方案,攻克5项关键飞控技术难题,梳理制定800多个各类故障预案,升级改造20余个飞控软件系统,调整完善10项硬件系统,组织近200次联调演练。

尽管面临着的严峻挑战,但科学完备的飞控方案、稳定可靠的软硬件系统、以及中长期定轨预报、短弧段快速测定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给了飞控人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当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也来到北京飞控中心,观摩了发射全过程。当天宫二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那一刻,他的脸上洋溢着欣喜和自豪。因为,此次天宫二号上承载的诸多科学实验,背后都有着无数中科院人艰辛和努力的付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值中秋之夜,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中国时刻。千里之外的天宫二号未来将“牵手”神舟十一号和天舟一号共建我们梦想的空间实验室。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