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9/7 11:19:37
选择字号:
贺贤土院士:中国蘑菇红云升起背后的故事

 

“当年,我们怀揣国家富强的梦想和满腔保卫祖国的热血,以创业的态度参加了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然,核武器的研究工作是国家意志下的一个创业的行为。”当79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站在中国科技城创客大讲堂的讲台上,铿锵有力地诉说着老一辈的国家创客发展中国核武器的创业之路时,台下掌声阵阵。

8月29日晚,活动主办方在大赛期间举办了中国科技城创客大讲堂。活动特别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贺贤土教授讲述了“中国蘑菇红云升起背后的故事”。

1955年1月,党中央作出创建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为了推动我国核试验研究,在1960年和1962年,国内先后调集了两批精英人才进行核研究。几年间,大批归国精英与国内科技骨干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奔赴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2年我从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11月我接到通知,让我到北京一个神秘的单位去报到。就是这一通意外的电话,使我迈进了核武器研究的门槛,开始了我为发展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创业道路。”贺院士便是第二批被调集的骨干人才之一。

在北京报到后,贺院士便在邓稼先、周光召等物理学家的领导下开始科研生涯,那时,他们的目标就是瞄准1964年要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我们这些老大学生,当年正像你们现在的情况一样,一门心思地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在为核武器研究贡献力量上。现在回想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创业。”

由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物资缺乏,在北京没有办公场地,当年贺院士这群刚毕业大学生就在邓稼先的率领下与工人一起盖办公楼。后来大部队迁到青海,甚至“草地蓝天,帐篷为家”。“原子弹的研究还有前苏联授课的一些知识,氢弹的研究完全是从无到有,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原理不懂,我们探索;条件不具备,我们创造”。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年后,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84年12月的中子弹试验,完全证明了我们团队提出的新的点火和自持燃烧的理论是正确的,从而突破了中子弹原理。这表明了中国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研制成中子弹”。

谈到当下的创业行为,贺院士说:“创业这个词现在非常普遍,我想创业的含义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创建过程。你们现在的每一次创新、创业应该多次涉及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步伐。就像我们当年一样,虽然是国家层面的创业,但每个人在创业过程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

最后,贺院士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建议创业青年们,“创业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重大的困难可以回想一下‘两弹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把力量和智慧通过自己的实践,在中国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