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4 12:24:40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揭示珠江有机碳来源及控制机制

 

日前,中科院地化所刘再华研究员带领的喀斯特作用碳循环研究小组以珠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类脂生物标志物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特征和传统水化学特征,揭示了河流中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控制机制。相关成功发布于《应用地球化学》。

河流生态系统中,地表水体水生光合固定溶解无机碳(DIC)产生的内源有机碳是岩石风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流域冲刷输入的外源有机碳混在一起,在传统风化碳汇计算中常被当成外源有机碳而不予考虑,导致风化碳汇被低估。因此,河流中有机碳溯源研究是风化碳汇计算和调控的关键。传统地球化学法存在指向性模糊、重叠的局限,而生物标志物法基于有机物形成过程中特定的物质结构及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具备物质指纹信息,能从分子水平上准确区分有机碳源。

刘再华团队发现,珠江流域水体中内源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达到65%,表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导致的初级生产力比较强烈。内源有机碳比例和水生生物量均与DIC浓度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DIC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具有施肥效应。

科研人员指出,研究结果表示河流中的内源有机碳占有较大比例,是寻找遗失碳汇的一个潜在方向。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可通过影响DIC施肥效应和水生植物生长过程而引起内、外源有机碳的变化。这些技术和发现为准确计算和调控河流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