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璇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0 8:48:05
选择字号:
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乐了百姓富了村

 

■本报记者 胡璇子

 


 

▲观摩高山美利奴羊

 

▲高山羊群

符金钟摄

“2015年羊价最不景气的时候,我们算过一笔账,一开始我们预计每只羔羊净利润是100元,结果等羔羊出售完每只净利润是134元。”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南县)皇城绵羊育种场场长安玉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为什么他们的羊肉价格能逆市走高?安玉峰说,这主要得益于2014年起在羊场开始的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项目。

从2013年开始,在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先后开展了包括羊在内的9个产业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项目依托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兰州牧医所、加工所等单位进行了不同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皇城绵阳育种场就是示范区之一。实际上,不仅仅是肃南牧区,在甘肃金昌市永昌县的农区,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细羊毛价格的风向标

7月,巍巍祁连山下的皇城草原正值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羊群也进入剪毛期。当记者来到甘肃绵羊繁育推广站张掖综合试验站时,剪毛工人正忙着给羊群剪毛。羊在剪毛车间里褪去了自己的“毛衣”后,羊毛即刻就地分级、打包,打上统一的标识。不久之后,毛纺企业就会上门收购,将这些羊毛从西北草原运往千里之外的江苏连云港。

企业为什么青睐这里的羊毛?“羊毛出在羊身上”,那得从这些羊说起。从品种上说,这些羊是毛肉兼用的高山美利奴羊,适应海拔2400~4070米的高山寒旱生态区,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生态差异化优势,且耐粗饲,产毛性能佳,羊毛纤维直径达到19.1~21.5μm。高山美利奴羊的育成,填补了世界高海拔高山寒旱生态区细型细毛羊育种的空白。

在试验站里,记者看到,羊毛经过两道人工分级,分为66支和80支,羊毛的粗与细可用肉眼辨识。“21.5μm细的羊毛可用作高档毛纺织品的原料。”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春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但是优质的好羊毛仅是第一步。

为了对羊毛的生产进行规范,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集成了“十统一”的优质羊毛生产技术,所谓“十统一”是指统一配种改良、统一精细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标识、统一穿衣、统一机械剪毛、统一分级整理、统一规格打包、统一储存、统一品牌上市流通。

据了解,当地牧民的羊大都在草场上剪毛,剪下的羊毛混装在袋子里然后卖给毛贩子。甘肃省绵羊繁育推广站站长李范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果不进行分级,“价格可能便宜一些,但愿意收的人也少,因为对工厂来说,再对羊毛进行分级非常麻烦”。此外,这样剪下的羊毛很容易混入其他化学纤维,造成毛料不染色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十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生产的羊毛则完全不一样。以“统一穿衣”来说,给羊穿上特殊材料定制的衣服,羊的净毛率提高14.4%,平均每只羊增加羊毛产量0.7公斤,每公斤羊毛售价比当地未实行标准化生产的羊毛售价提高14.5元,每只羊羊毛新增效益69.9元。

“从2011年起,我们这里的羊毛价格就是国内最高,”中国农科院细毛羊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博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可以说,我们这里生产的细羊毛已成为全国细羊毛价格的风向标。”

延长产业链 降低生产成本

长期以来,肃南牧区羊产业沿用传统的靠天养畜、四季放牧的生产模式,饲养管理粗放,母羊产羔率低,哺乳期长,羔羊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养殖效益低下,同时,夏季草场压力大,超载严重。

“要提升肃南县牧区羊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杨博辉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全产业链入手:一方面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以调整示范区生产模式为突破口,牧区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包括了适时断奶技术、“两年三胎”高效繁育技术、绵羊双胎免疫技术、测草配方直线育肥技术、“互联网+”牧区羊业和羊肉屠宰分割加工技术等8项高效综合集成技术。

“特别是两年三胎技术,在科研人员为我们解决了最大的技术瓶颈之后,细毛羊每8个月就有一个繁殖周期。”安玉峰表示。

采用了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后,母羊的配种时间由原来的11~12月提前到9~10月份,产羔时间由原来的4~5月提前到2~3月份。示范母羊平均每年多产0.54只羔羊。

羔羊不再随母羊一起放牧,而是在人工干预下断奶。羔羊出生后1~3日龄内保证采食初乳,10~15日龄开始诱食训练,30日龄后开始饲喂羔羊开食料,至3月龄断奶并停止饲喂液体羔羊代乳品,进入育肥期。

同时,夏季草场压力减轻1/3左右,母羊体况恢复好,配种空怀率降低10%左右,产羔率提高12%左右,羔羊繁活率提高15%左右。育肥的羔羊也平均日增重233克。

“这其实解决了两大问题:第一是退牧还草,加强了草原生态保护;第二是两年三胎和短期育肥等技术大大降低了农民饲养成本。”安玉峰说。

他告诉记者,当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在示范区刚刚推广时,我国连续14年上涨的羊肉价格首次呈现降幅。“说实话,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是当羔羊出栏时,没有采用技术集成的同月龄羔羊卖到400元左右,我们的卖到了670元。”安玉峰说,价格逆市走高,让他们看到了科技给牧区羊产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产学研政结合

从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牧区。

在甘肃金昌市永昌县,农区肉羊全产业链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了湖羊与肉羊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羔羊早期断奶与直线育肥技术、羊肉冰温保鲜技术、羊肉DNA溯源及品种鉴别技术、肉羊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固液两阶段高效沼气发酵工艺技术、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生物处理技术等8项核心技术,在农区通过纯种扩繁和高效杂交利用并重,提高优质种羊的利用率,同时,突出精准化管理,实现了羊产业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另外,还实施了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打造了“种、养、加、销一体化生态循环”绿色肉羊生产模式。

为什么这个项目这么受老百姓欢迎?“因为把绿色增产增效和生态保护连接了起来,地方政府很支持;收入不降反增,老百姓也愿意干。”安玉峰表示。

杨博辉表示,羊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产学研政各方面的配合,尤其是来自政府的支持。以肃南县为例,该县一直紧抓细毛羊生产,细毛羊已成为该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16年,该县仍将持续推进羊产业绿色增产增效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羊产业发展也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亟须采取系统性措施来破解难题。当前从需求端入手提振消费固然重要,但更应该立足现实,创新思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新思路破解眼前难题。”在考察了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区后,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6-07-20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