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晓楠 周可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6/6/7 14:57:27
选择字号:
海外热议“科技三会”:中国吹响科技强国号角

 

6月4日,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参观者在观看中国中车的高速列车模型。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6月1日至7日,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一大批“十二五”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闪亮登场。

刘淮宇摄(人民图片)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近期,全世界都在倾听中国发力创新的声音。许多外国科技专家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方向点赞,还有很多华侨华人学者和留学生也纷纷表示,习近平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三会合一”

受到世界关注

按惯例,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每四年召开一届,上次会议在2012年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均是每两年召开一届,是全国最高级别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三会合一”格外引人注目。

香港《明报》报道称,5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指出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三步目标。

38年前的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学,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与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相比,38年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未来,中国要成为一个能够在世界上继续领先的大国,在科技上必须要领先,所以这次大会主要就是着眼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另外,“科技三会”的参加人数达到了4000人,且召开地点是人民大会堂。参加人数之多,规格之高,足见党和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毫无疑问,“三会合一”,首先体现的就是对科技,尤其是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习近平指出,“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多项措施

建设科技强国

“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党中央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习近平指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我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技术领先者,不需要等到2049年。”谈到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美国科学家戴维·格里尔这样说。

台湾有媒体报道,习近平强调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并提出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等五项要求。

俄罗斯塔斯社也对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重点关注了中国科技的创新目标等。此外,塔斯社还在报道中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现状和成果。

BBC专家称,中国强调科学影响力,决心继续向科技领域投入,未来十年内把科学放在非常显著的地位。从资金投入、科学研究和社会认知角度看,分阶段完成科技强国的“中国梦”目标,措施切实可行,现在中国拥有“黄金机会”。

巴西圣保罗州支持创新基金会理事费尔南多表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正在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中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这是创新的主要指标。”

费尔南多指出,科技创新不应局限在研究所的实验室中,随着政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中国国内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成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他感叹说:“自主创新对于提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我的预期。”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房审议官松尾泰树表示,中国科学技术水准在近几年快速提升。其中大学排名、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数量等标志科技进步水平的指针都在上升。

原始创新

助力产业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机,正在由整体上从学习、引进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向实现原始创新并引领国际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转变,需要的就是坚定创新自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等原始性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自然》杂志报告认为,就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而言,中国现在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当前还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归国,中国将研发投入放在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十三五”规划中数十次提到“创新”一词。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战略分析和技术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说:“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市场上的中国创新产品如此之多,数量堪与美国一较高下。联想、华为等中国的高科技品牌已经全球闻名。”卡申认为,中国肯定能在核能、航天、电子、航空等几个被其视为关键领域的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英国牛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业务发展主管、高级咨询师季文明博士表示:科技创新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其核心就是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主要因素要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科技创新就会源自其内在的动力,不断地、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同时,季文明认为,从这次“科技三会”中可以了解到:第一,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二,发展科技创新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从法律、制度改革入手营造一个健康生态环境,这为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提供法律保障;第三,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各地方和单位要全面、系统性地深化改革有关制度和政策;第四,科技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常态化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人才流动

激发创新活力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支撑和推动创新的根本是人才。

习近平指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研究主席张丹教授表示,当前中国许多产业急需升级换代,而科技创新是能否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无疑将全面提升全国高校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技软实力,从而带动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一流基地,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认为,中国的人才储备库很庞大,随时能够找到任何一个(偏门)领域的专家。中国有熟知各个领域的专家:从南欧地理到北极和南极的矿产地,从航天物理到最新的经济理论。

戴维·格里尔预测,中国真正的科技转型将发生在2020年至2025年之间,那时领导中国科研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将更了解如何开展国际合作,懂得怎样做好科学工作,清楚怎样选择并重用人才。“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看到科技迎来真正的全球化,而中国将发挥相当的作用。”格里尔说。

互派留学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松尾泰树认为,有必要以日本的强项领域和中国强项领域互相合作,以应对环境、粮食、能源等全球规模的课题。两国今后还需要构建一个成熟的合作互惠关系,即以互相的强项补足双方的弱项,因此需要了解两国国情的留学生们作出更多努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商业创新项目导师凯尔·斯特林表示,这是中国迈向创新社会过程中的又一步,或将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需要在很多领域推动创新,年轻人是驱动力。

“‘科技三会’鼓舞人心,”华盛顿大学物理学博士、2015年度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吴三丰表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科技人才的时代机遇,“这样的机遇令人兴奋。希望早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迎接中国的科学春天。”(原标题:海外热议“科技三会”释放的重要信号 中国吹响科技强国号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