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婀娜 王蕾 姚怡云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5/26 10:07:10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大院士为何热衷“小”科普

 

从“病毒制造”到“复合材料”,再到“智能释药”……10部视频短片,将深奥的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娓娓道来,展现出一个奇妙的化工世界。这些“脑洞大开”的知识、技术与创意,正是清华大学化工系金涌院士发起并领衔,由43位两院院士联名倡议,清华大学化工系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制作的《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系列科普视频的主要内容。日前,这套反映化学化工前沿研究的视频短片集及配套科普书终于问世。

“我们希望通过这套科普作品,将最先进、最前沿的化工化学发展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家,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美丽化学和美丽化工,厘清对于化工认识上的误区。”金涌说。

化学工业被妖魔化了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全人类的衣、食、行,都离不开化学和化工产品。”金涌院士介绍,我国每年生产的合成纤维约占世界份额的60%,可为全球每个人制作4套衣服;生产的农用化学品,使粮食产品从新中国成立的1亿吨提高到如今的6.5亿吨;全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16亿—20亿平方米,水泥等建筑和装修材料都来自化学工业领域;交通方面,汽车生产和使用所需的汽油、钢材、橡胶等同样来自泛化学工业。

然而,由于管理工作的缺位和安全意识的缺失,一些和化工相关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频发,人们似乎患上了“化工恐惧症”“化工焦虑症”。这引起了金涌和许多化工领域知名学者的担忧:“近年来有许多负面信息,把化学工业给大大妖魔化了。民众对从事化工产生偏见,家长和学生对学习化工产生恐惧,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专业,却在专业人才培养环节遇冷。如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必将对我国化工学科教育和化工产业进步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要向社会普及化学化工知识,要让公众知道,我们的世界会因为化学工业而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化工的污染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有效防控的。”许多专家有着这样统一的认识。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科技工作者除了做研究,有义务为社会服务,再伟大的科学家也有进行科普宣传的责任。”金涌说,“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相较于做研究写论文,科普工作并不是件容易上手的事情,选择哪些主题,以什么形式表现,都需要一步步摸索。”

把化工的种子种在青少年的心中

金涌认为,好奇心是推动一个人学习的原动力,科普视频是“抛砖引玉”,引起青少年学习、思考化学的兴趣。“我们做这件事,就是抱着让青年了解化学化工的一颗心,对我们国家化学化工事业的建设发展做点自己的贡献,足矣。”

“学生看了这些片子,他一定会觉得有趣,进而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只要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拍摄的初衷也就实现了。”在金涌等人看来,科普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启迪兴趣,引导和培养青年人投身化学化工的学习和研究。

据悉,一方面,化工作为传统学科,在很多高校已经“优势不保”,更多的优秀考生选择报考其他学科;另一方面,我国尽管依然为化工大国,但却还不是化工强国,许多高科技核心技术有待于突破,国家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化学工程师致力于从事化工研究。在青少年中激发兴趣、奠定基础,便显得更加重要。

“这套视频系列片和科普书将于本月正式发行,我们将在全国面向高中和高校无偿发行2万套。”如今,耄耋之年的金涌计划着,再确定10个新的选题进行拍摄,继续为化工学科的科普工作努力。(原标题:43位院士联名倡议推出化工系列科普作品 大院士为何热衷“小”科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