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新文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5/25 14:35:15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野鸡大学”何以滋生不绝

 

“野鸡大学”滋生不绝的背后,有着崇拜文凭、迷信学历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高考临近,凡是与大学招生有关的资讯,无不博人眼球。就连虚假、冒牌、骗人的“野鸡大学”也引人关注。媒体报道,“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日前由相关机构发布,自2013年以来,累计有400多所虚假大学榜上有名。什么“北京工商管理大学”“北京现代经贸大学”“北京科技师范大学”等等,不一而足。看校名很高大上,很忽悠人,但深究起来,其“三无”的品质、李鬼的面目便昭然若揭。

骗子们为什么热衷于“创办”虚假大学?“野鸡大学”为什么生意兴隆?原因并不复杂,概而言之,无外乎两点:一是有利可图,一是有机可乘。

在骗子们的眼里,“大学”不仅是金字招牌,更是一块肥肉。只要拿“大学”当幌子、作诱饵、揽生意,就会有人趋之若鹜,就会有人上当受骗,当然也就有利可图。尽管我国高校已有2800多所,在校生超过3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但圆大学梦至今仍是许多学子的强烈愿望,仍是家庭和社会的旺盛需求。骗子们正是看中了这个市场,于是把假大学、假文凭、假证书连接起来,做成了“野鸡大学”一条龙产业链。

冠以“大学”“学院”的唬人名头,借助网络教育等技术手段,“野鸡大学”在线上线下打广告、做“推广”,堂而皇之地招学生、卖文凭,政府有关部门难道一无所知吗?教育、工商、公安、网管等部门难道蒙在鼓里吗?“没有在教育部门注册,所以教育部门管不着”“没有接到群众举报,所以没法立案”“网上信息太多太乱,工商部门管不过来”……这些说法,难以成为监管部门不作为的借口。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缺位、查处不力,使得骗子们有机可乘,给了“野鸡大学”生存空间。

原因并不复杂,根源却不简单。“野鸡大学”不独中国有,美国、英国等名校林立的国度,也不乏钱锺书在《围城》中曾讽刺过的骗子大学“克莱登大学”。这与他们注册大学条件少、门槛低有很大关系。然而,一个吊诡的事实是,美国的“野鸡大学”在本土并没有多少人买账,只能墙内开花墙外香,将触角延伸到海外尤其是中国,把留学生当作重点坑骗对象。美国一项统计数据称,近几年来,美国“野鸡大学”95%的学位证书“卖”给了中国人。既然外国的“歪嘴和尚”也如此吃香,那么,国产的“野鸡大学”同样会有市场。

“野鸡大学”横行,既有信息不对称、考生受骗上当的情况,更有很深的文化根源。在某种程度上讲,“野鸡大学”滋生不绝的背后,有着崇拜文凭、迷信学历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且不说升学、求职、就业,就是晋级、升职、考核等等,文凭和学历都是必不可少的硬条件。很多高考失意的学子,不仅为学历焦虑,更为前途彷徨。无奈之下,读一所非正规的“大学”,也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对于不少职场打拼的青年,学历就是求职的门票、进步的阶梯,哪怕是买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很多时候也能成为敲门砖,“野鸡大学”因此有了赖以滋生的文化土壤。

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或许能把“野鸡大学”打回原形,遏制其野蛮生长;然而,若要把它消灭得无影无踪,还高等教育一片晴朗天空,则须久久为功,在培养正确教育观、人才观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原标题:“野鸡大学”何以滋生不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